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百度大腦VS谷歌大腦 機器人大腦將迎發展“風暴”

時間:2014-06-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相關的應用已經成為現實,“百度圖片”中的“相似圖片”功能和“百度識圖”就是對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用圖片搜圖片或是用圖片搜信息。

你還記得好萊塢科幻大片《人工智能》中能和真人媲美的機器人,或是熱門美劇《機器之心》中兼備膽識和愛心的人形機器警察嗎?它們不僅被賦予與真人難以區分的完美外形,更擁有甚至能夠超越人類的頭腦。而這些幻想或許將在不久的未來照進現實,機器大腦的“智商”即將迎來一場突飛猛進。

5月16日,百度宣布引進前“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任命其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的工作。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迄今為止引入的最重量級人物。業內人士評論,這意味著“百度大腦”與“谷歌大腦”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將進入全面沖刺階段。

龐大的數據“神經網絡”

作為網頁搜索領域領導者,“谷歌大腦”是谷歌X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研究項目。

2010年,時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吳恩達加入了X實驗室——這個團隊已先后為谷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兩個知名項目。身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吳恩達的使命是“以史無前例的規模,通過谷歌龐大的數據中心來打造人工智能系統”。谷歌將這個項目命名為“谷歌大腦”。

吳恩達與谷歌頂級工程師開始合作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神經網絡”——通過1.6萬片處理器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用于模擬人類的大腦神經網絡,具備自我學習功能。

從懵懂嬰兒到超級大腦

“百度大腦”計劃被視為決定百度未來5年~10年決定性戰略的計劃之一。

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親自任院長一職。此次引入吳恩達,更顯示出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追趕谷歌的決心。吳恩達將全面負責的百度研究院目前包括三大實驗室: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深度學習實驗室(原深度學習研究院)和北京大數據實驗室。

“深度學習”的圖像分割技術將畫面中的人和物從背景中“摳出”,進行識別,然后去數據庫中尋找答案。“摳”得越細致,意味著識別準確度越高。目前,相關的應用已經成為現實,“百度圖片”中的“相似圖片”功能和“百度識圖”就是對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用圖片搜圖片或是用圖片搜信息。

“百度大腦”現在的智力水平大約相當于2歲~3歲的孩子。李彥宏對外披露,如果繼續發展一二十年,可能比人腦還要聰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