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光伏需走"技術效應"還是"規模效應"?

時間:2014-03-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年來,中國的許多光伏新能源企業都無法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老路,有的走進了低利潤回報、低成本競爭的“傳統化怪圈”。

“中天科技在光伏新能源領域不走規模效應之路,走的是“技術效應”差異化之路。”日前,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中國的許多光伏新能源企業都無法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老路,有的走進了低利潤回報、低成本競爭的“傳統化怪圈”。

國內也有光伏業內人士對“傳統化怪圈”表示出了擔憂。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表示,去年以來,隨著國內裝機市場啟動、市場回暖,突然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變化,造成之前被關停的光伏企業趁機“死灰復燃”,為光伏產品再次產能過剩留下了溫床,光伏市場有重回無序競爭的隱患。

Solarbuzz(太陽能光電專業研究與咨詢機構)分析師韓啟明也認為,隨著國內光伏企業閑置產能的復產,產業將面臨階段性結構矛盾以及市場供需壓力。

除了要面對變化的市場,中國光伏企業還要應對來自歐美國家的“雙反”。中國的光伏只有不斷進行優勝劣汰和技術升級,以此提高中國光伏產業的抗壓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尤其是經歷了去年的行業“低谷”,國內的光伏行業都在尋求突破之路。

據悉,3月21日,為進一步提升光伏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青海省將組建依托多家企業的開放共享的青海光伏產業科研中心。

另外,江蘇省常州市作為全國光伏產業一大集中地,除了在技術層面尋求突破外,還就實際發展情況尋求在產業規模和延伸、營銷模式等方面的綜合突破。常州高新區光伏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趙昊表示,將積極搶抓行業重整機遇,以龍頭骨干企業為依托,以加快產業整合、提升整體競爭力為抓手,尋求四大突破。

未來中國光伏企業需以走技術之路為依托,實現產業規模和延伸、營銷模式等綜合突破,依托國內廣闊的大市場,逐漸走出寒冬迎來中國光伏業的春天。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