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

時間:2008-05-2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為何落后

中國的經濟社會實際上充滿了活力。同經濟發展停滯的歐美、日本、亞洲四小龍、亞細安諸國相比,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令人刮目相看。中國自從1978年開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過去的23年里,面向世界經濟,實現了高速度經濟成長。中國在今后的9年至10年里,也大致將順利發展。 因此,日本今后如何調整對華關系將成為重要的課題。總的來說,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本上是“接觸”(engagement)與“遏制”(containment)的反復。但是,與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不同,美國企業向中國的發展一直持續。現在,美國的電子通訊產業和汽車產業的在華發展引人注目。麥當勞的連鎖店從北京的天安門旁邊一直遍布到上海、天津的大街小巷。歐洲企業向中國的發展也不容忽視。歐洲汽車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超過日本,在上海淮海路繁華街區附近的摩登高層大廈“66恒隆廣場”里,歐美的幾乎所有的高檔名牌店都入主其中,令人驚嘆不已。 日本企業在中國起步遲 而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又如何呢?日本在地理、歷史、文化、語言等方面都與中國更相近,但向中國的發展卻落后于歐美。盡管遍布中國各地的樂頌24小時便利店給中國市民帶來了方便,但是日本的電子通訊產業和汽車產業的對華發展卻落后于歐美。最近,中日貿易有所擴大,日本對中國的投資也加強了。但整體上看,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起步已經遲了。 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為什么會落后呢?可以想見以下原因: 一、政治方面的原因。釣魚臺問題、歷史教科書問題、小泉純一郎正式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李登輝訪日問題、安保條約“周邊有事”條款的問題等,使中日友好關系蒙上了不信任的陰影,彼此產生了隔閡。也就是說,日本戰后沒有對戰爭進行歷史性清算,從而帶來了兩國間的相互不信任,妨礙了人際往來與經濟交流。因此,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也落伍了。 二、宏觀經濟方面的原因。向中國發展的日本企業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失敗的原因在于日方經營管理的失策,日本式的經營方式(按資排輩的工資體系、提升制度等)進入中國后,未能及時調整以適應中國,對中國急遽變化的外資政策與法律未能及時做出對應等。 三、未能掌握中國的國情與國民性的問題。中日兩國盡管可以說是同文同種,但在商業習慣、企業經營理念、國民特性等方面都大相徑庭。如果不能充分理解中國,商業確實難以進行。人們常說中國的法制還不健全,法律政策多變。日本與亞洲的華人企業共同向中國發展也是選擇之一,另一方面,應該通過教育培養開拓型企業精神,在充分地把握中國的國情與國民個性的基礎上,謀求向中國的發展。 四、日本企業的體制問題、企業的經營理念與決策的問題。日本自從1991年泡沫經濟崩潰之后,人們就開始對日本企業的體制問題存有疑問。呆帳壞帳問題依然未能解決,日本式經營的效率性,不由地讓人產生疑問。特別是要取得一致意見以及自下而上的企業的決策過程,無法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日本企業向海外的發展,特別是向中國的發展,要求具有迅速且正確的戰略和決策能力。現實社會里,遲緩的決策必將錯過商機。大家公認日本企業向海外發展的決策遲緩,如果這個狀況無法改變,在海外的發展只能日益落后。 五、日本貨幣的穩定性的問題。從1985年秋的先進工業國財政部長會議至今,日本貨幣的匯率經常急劇變動。日元匯價急劇變動必然阻礙了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日本企業一直想避開匯率風險。因此,日本保持貨幣的穩定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開頭提到的,1989年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也未減緩美國企業向中國的發展。當時,日本并沒有完全與美國的經濟制裁采取同一步調,對華援助仍然繼續著。但是,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比美國還要消極。現在,盡管美國把中國當作“戰略性的競爭對手”,美國企業向中國的發展也仍在繼續。日本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表示理解,但這如果使得日本向中國的發展再次躊躇,則可能重蹈前車之鑒。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日本企業向海外的發展已經勢在必行。日本企業向中國的發展,盡管有導致產業空洞化的擔心(還不至于到80年代后半期的擔心程度),但如果作為日本經濟結構改革與產業重組的一環加以考慮,可能成為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的動力。 中國于2005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市場勢必更加開放。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是巨大的市場,不僅僅是歐美企業,亞洲各國的華人企業也競相向中國發展。作為對日本經濟來說不可欠缺的國際經營戰略,日本企業不僅應該確保中國市場,還應該把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作為生產基地,來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