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中國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不會改變,國內工業機器人正處于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2020年前復合增速30%;國內企業將借助集成應用優勢、完善核心零部件供應、做強主機,從而分享行業高成長盛宴。
七年后:工業機器人需求規模將超千億
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汽車等行業需求為牽引,我國對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急劇增加,國際工業機器人知名企業如ABB、FANAC等紛紛在中國建廠,國外知名品牌工業機器人價格逐年下降,制約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形成和實現規模化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近90%仍依賴進口。
產業升級助推我國工業機器人快速成長中提出了經濟結構轉型的“推力”、人口結構變化造成勞動力短缺與制造業用人成本趨勢性上升的“拉力”、政府政策扶持的“催化力”將共同觸發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從用戶角度來看,核心驅動力是未來工業機器人的經濟效益日益顯著、制造業用工受勞動力人口下降和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雙重擠壓、工業機器人制造產品的效率和質量都優于人工操作等。
從工業機器人在韓國和日本的行業應用經驗,結合國內以往的應用領域,未來我們認為中高端工業機器人將在汽車產業、通信電子、金屬制品、化工塑料、家電行業將有較為廣泛及深入的應用。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主機規模將上升至80億美元左右,含系統價值的總規模約為200億美元,復合增速約30%。
中國存在較多的中低端行業亟需使用機器替代人工,國內企業有望憑借與下游客戶的關系和“資源優勢”,以集成應用開闊“中低端”市場。但從長遠來看,由于集成應用壁壘不夠高,以其為核心的企業優勢會逐漸減弱;未來那些致力于做強工業機器人主機,并形成自己主打產品的企業才有可能在局部形成相對優勢。
我們在產業升級助推我國工業機器人快速成長之二:精密減速器篇中認為國內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供應體系可能在2-3年內完善,國內主機企業對國外核心零部件的依賴屆時將得到緩解,利于降低國內主機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推動需求增加。另外國內企業人均產出還相對較低,未來隨著經驗的積累提升空間很大。
整體技術水平較低,關鍵核心部件研發亟待突破
一是基本掌握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包括本體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但總體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僅相當于國外上世紀90年代中期水平,處于一種單件小批量的生產狀態,產品性價比較低。
二是關鍵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亟需攻克長期依賴進口、一直受制于人的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控制器等關鍵核心部件等技術難題。
行業標準有待規范
伴隨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長,工業機器人企業良莠不齊的情況勢必造成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行業缺乏自上而下“頂層設計”的標準;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部門主管工業機器人政策規劃、行業標準制定;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和重點應用標準亟需研究制定,以提升國內企業對市場的信心、限制海外企業過度擴張;需要培育建立工業機器人標準和質量認證機構,提升自主技術標準的國際話語權。
目前,中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8%左右,同時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機器人需求總量將在3.5萬臺左右。由小看大,目前亞洲地區是全球制造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而隨著歐美推行再工業化政策,不管初衷是基于什么目的,整體而言,機器人市場需求只增不降。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將巨烈。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