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正在國內外多因素作用下走向“智造”。在實現“智”造的過程中,突破制造業四大升級瓶頸就是產業進步必經階段,而其中的關鍵又在于實現全面信息化。信息化在這里是實現產業升級的基礎。
制約制造企業發展的瓶頸主要集中于四大領域——成本管理、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和生產管理。當前的企業,做成本管理,卻簡單粗暴,僅停留在事后檢討與反思的階段,沒能做到標準成本管理的成本計劃、定價與全程控制,忽視經營效率提升;做研發,卻只把技術當成果來供奉,沒有將技術與產品生命周期的全程成本控制協同,沒有把技術當作創新資本進行循環與持續管理;在供應鏈上非常被動,沒有議價定價權,也沒有資源整合能力,更談不上在產業鏈上進行空間拓展與“圈地”行動;做精益制造,卻沒幾家企業成功地將看板管理融入到信息系統并固化到公司體制當中。在這里信息化是實現以上四點的前提。
中國制造走向“智”造信息化決定性因素明顯
智慧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的產物,而近年來,無論是信息技術領域還是工業領域,都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在信息技術領域,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等等改變了信息化的傳統思維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更加廣闊的空間,也迎合了各產業發展的更多需求。
以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水平,發展制造業信息化的重點是:
基于信息技術與傳感技術的制造流程優化控制將成為”綠色制造”的關鍵技術,以降低能耗與資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將產品設計、制造及管理過程數字化,以加速產品開發與制造過程,提高制造裝備和制造系統的柔性與可重組性;基于網絡的管理,商務,現代物流,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制造業的合理分布與效率。
可以確定的是具備兩化融合、協同增效以及品牌價值提升特征的中國智造是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所必經的過渡階段,要實現中國創造,首先要實現中國智造。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小企業的普遍特征。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