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地監測治療狀態能幫助醫生采用更加具體化的治療措施,小型的傳感器有一天將代替笨重的心電圖設備,實現連續的生命體征監測。
因個體的不同,每個人對藥物的代射能力、自然的荷爾蒙水平或血糖濃度、抗壓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醫生如果能長時間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態,可以采用專門針對病人的治療方法,從而改善病人的治療結果。但事實上,當前醫生并不知道病人一天當中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只是依據某個時間點的一次測量數據進行分析,然后進行治療。
笨重的心電圖設備
當然,這種狀況現在正在發生變化,傳感器的應用正在幫助實現連續的生命體征監測、跟蹤病情的發展、監測病人的處的生活環境、分析病人的精神狀態、提供病人全部的生活狀態等。這些數據將和病人的DNA表征進行比較,從而判斷病人是否能對某些具體的藥物成份反應,或者是否能代射某些藥物。這樣,就可以節省醫療成本、提高治療效率、甚至降低死亡率。
從英國牛津大學生物醫學院分離出來的一家名為“Oxyhealth”的公司最近研發出了一項基于網絡攝像機的生命體征監測系統,此系統通過網絡攝像頭,捕獲人臉反射回來的光,利用相關的算法計算出人的呼吸率、脈搏和血氧濃度等。此技術不同于當前臨床應用中使用手指探針和光電管等探測的技術,它采用無接觸式測試,沒有束縛,也不會受到可見光等因素的影響,病人可以在家里進行監測。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生物醫學院也研發出了監測人體化學成份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穿刺進皮膚但沒有抵達到人的痛感神經,用于檢測血糖、荷爾蒙水平等,當然目前這些傳感器還不適合家庭應用。
日本村田Murata在收購了芬蘭VTI后,今年也推出了基于MEMS加速度傳感器的投影心搏圖方案,利用其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的MEMS加速度傳感器,結合多年在醫療領域的經驗,可靠地檢測或計算出心跳、心率變異性、呼吸率、心臟注血量等信息。并且在在日本MEDTEC2013上展示了用MEMS加速度傳感器測量投影心博圖在電子稱上的應用,村田Murata高靈敏度的MEMS加速度傳感器放置在電子稱里面,被測試者只需靜靜地站在電子稱上15到30秒,加速度傳感器即能測量出較準確的脈搏、心率變異性、心跳間隔等參數。詳情請參看傳感器專家網之前報導的基于MEMS加速度傳感器技術的投影心搏圖。
加速度傳感器放在床墊下或安裝在床腳即能測量出脈搏、呼吸率等信息
今年三月,東芝公司也發布了智能生命體征傳感器Silmee,它可同步感應出心電圖、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信息,并可通過無線通訊技術,傳輸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今年四月,諾基亞與XPRIZE推出了諾基亞傳感創新挑戰賽,旨在幫助開發更多更廣泛的新傳感器,推動移動醫療行業的發展。以此為契機,ABI-med推出了微型的心電圖設備和應用軟件,可以連續監測心率,執行一些任務,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通過安卓手機、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通過WIFI等給醫生警報信息。ABI-med的產品比當前的心電圖設備都要先進,也不易受到病人運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