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出現,中國的醫療器械快速走出國門,這顯示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之迅猛。但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姜峰博士日前在成都第68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舉辦的第二屆醫療器械產業創新與共性技術論壇上指出指出:盡管目前在醫療器械創新技術上,我國已具備與國際同步發展的研發水平,但在應用上仍不盡人意。
進口依賴程度仍較高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在國內醫療器械設備市場,外資和合資企業成為主力軍,進口產品在中國已經形成銷售壟斷。在高端醫療器械設備方面,醫療機構通常會優先考慮以采購外資設備為主:像CT、MI、核磁共振等,在醫療機構中幾乎沒有國產產品,基本上被進口產品壟斷。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要花數億美元外匯從國外進口大量醫療設備,國內有近7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被發達國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等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外資公司手里。而在我國醫用電子產品領域,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護儀市場、90%的高檔多道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占據,國產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壓測量儀器等低附加值種類上。
姜峰表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近幾年這種趨勢特別明顯。而且跨國公司不僅將生產研發轉移到中國來,還開始有針對性地基于中國市場進行二次開發,國內企業要看到這種轉變,必須進行重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