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2011年的汽車行業增速下滑稱為“硬著陸”。今年前兩個月,乘用車共實現產銷290.35萬輛和295.4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9%和6.0%。對此,中汽協評價說,汽車工業產銷顯現回落苗頭,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負增長。如果說,去年汽車市場增幅減小被稱為“硬著陸”有些夸張的話,今年汽車市場繼續快速下滑則提醒我們,汽車業有迎來“硬著陸”的危險。
如何避免“硬著陸”?不能回避的一點是,企業必須放棄“盯著銷量過日子”的方式。上周,在東風雪鐵龍(微博)新世嘉上市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新世嘉的銷量目標。總經理魏文清(微博)說,“不談銷量,談銷量太俗了。”他說,汽車業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是不正常的,增長很快,市場就會很快滿足,這對產業可持續發展不利。“本來是二三十年才能吃完的飯十年就吃完了,那樣會有很多人沒飯吃,所以,保持穩健的、小幅度的增長是比較好的。”
談銷量“太俗”,不談銷量談什么?既然“增長模式”是“軟著陸”的孿生兄弟,中國汽車業需要什么樣的增長模式呢?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汽車產銷增長速度適當回落不是壞事,這是最好的時機,企業可以在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加大創新力度。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說,“汽車產值增長幅度要高于汽車產量增長幅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調整正在進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增長幅度要高于總產量增長幅度,體現創新能力的增長。”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環境下,汽車企業應當注重內涵式增長,注重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企業間的競爭,將從單個商品的競爭逐漸演變成規模的競爭、全價值鏈體系的競爭和整體商業模式的競爭。
上周,美的裁員事件愈演越烈,超過30%的被裁員工中一線員工占絕大多數,產能的放空已成必然。
同為制造業的汽車業,是時候考慮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了,是時候思考如何才能“軟著陸”了。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