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yè)國際化發(fā)展 政策是關鍵

時間:2011-11-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光伏電站并網是阻礙國內光伏市場發(fā)展的最大問題。光伏發(fā)電的波動性使其在接入電網時,可能會產生諧波、逆流、網壓過高等問題,對現有電網造成一定沖擊,因此受到電網公司的消極處置。

      光伏電站并網是阻礙國內光伏市場發(fā)展的最大問題。光伏發(fā)電的波動性使其在接入電網時,可能會產生諧波、逆流、網壓過高等問題,對現有電網造成一定沖擊,因此受到電網公司的消極處置。

  目前該政策仍處于初期階段,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明確。但不管怎么說,中國有了自己的上網電價機制,并且在2015年目標10GW,在2020年目標40-50GW,這將對產業(yè)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如果中國的太陽能產業(yè)步了風能產業(yè)的后塵,前景將不容樂觀。

  2006年出臺《可再生能源法》時即討論過標桿電價問題,“當時想出一攬子標桿電價,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并形成了討論稿,但終因爭議過大被擱置。目前,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已達到一定數值,制定固定電價的條件比較成熟。

  不過,不論如何,這兩年光伏的發(fā)展歷經坎坷,這回總算見到曙光。先不要苛求政策,慢慢等著它完善吧,能出臺政策對光伏產業(yè)人士來說都是一大好事。

  光伏“命脈”掌握在上網電價手中

  市場對于中國光伏需求遠期前景相當看好,但是對于三五年內仍然無法實現平價上網的光伏產業(yè)來說,無論當前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怎樣的扶持政策,都無法與“上網電價”政策對于國內光伏裝機量增加帶來的影響相提并論,上網電價才是決定“十二五”國內光伏增長前途的關鍵性政策。

  當前全球光伏市場的主要需求來自德國和意大利,在2010年全球17吉瓦的裝機量中,上述兩國占據70%。今年上半年德國和意大利對于光伏產業(yè)的補貼政策稍有變動就引起了全球光伏產品價格的“上躥下跳”,直接造成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光伏市場需求萎縮,全線產品大幅跌價,其中多晶硅跌價超過20%,硅片跌價超過30%,電池片跌價在30%左右。

  中國光伏產業(yè)一直呈現“兩頭在外”的局面,產品供給量超過全球50%,但需求量僅占全球5%不到。國內光伏市場“雷聲大雨點小”,歸根究底,其原因仍然是低價惡性競爭、補貼不夠造成投資收益不足,投資主體沒有積極性。

  按照現在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后的15-18元/瓦的總投資成本來計算,國內政策補貼額度基本在7-8元/瓦,國內光伏項目的資本回收期大約為10-15年左右。從投入產出比來看,投資具有一定的經濟性,但在短期內中國市場很難有超常規(guī)發(fā)展。實際上,比光伏裝機量更為重要的是在裝機量增加的同時,企業(yè)是否有利可圖,而不僅僅是總量上數字的增加。

  以目前全球市場來看,光伏產業(yè)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政府制定上網電價補貼。從長遠來看,“平價上網”是一個可期的未來,但在“十二五”末能夠實現“平價上網”的概率很小。“十二五”期間,中國光伏產業(yè)仍然需要政府的財政補貼,標桿電價實際上是階段性相對合理的舉措,我國可以效仿德國、意大利的方式,隨著成本下降逐漸減少補貼,直到迎來“平價上網”的時代。

  “十二五”是掌握標桿電價政策的“命門”

  對于全國統(tǒng)一的1元標桿電價,國家有關部門可否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建設方式(地面和屋頂),實施與風電類似的分類電價。

  從國內光伏發(fā)電項目實施情況看,以1兆瓦電站為例,西北地區(qū)晶硅電站年發(fā)電量140萬度左右,薄膜電站可達150萬度,以后逐年有一定衰減。而東部、中部地區(qū),有效光照低于西部地區(qū),薄膜電站年發(fā)電量在100萬度左右,晶硅電站應在90-92萬度左右,比西北地區(qū)少了1/3的發(fā)電量。按1元/度上網電價計算,年發(fā)電收入少了50萬元,如以25年使用壽命計算,即要少收入1250萬元。但在西北地區(qū)大規(guī)模建設光伏電站又面臨一個電力輸送能力和電網建設速度的瓶頸。因此,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發(fā)電要采取西北地區(qū)建設地面電站和東、中部地區(qū)建設地面和屋頂項目并舉的策略。

  “十二五”過渡期間,在國家光伏補貼政策暫沒有分區(qū)、分類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能否根據各地區(qū)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給予不同的補貼政策。如江蘇省2011年地面光伏電站上網補貼政策為1.40元/度,明年能否定為1.20元,其中0.20元由地方政府補貼。這對在東部地區(qū)大規(guī)模啟動光伏項目、緩解一些地區(qū)用電緊張狀況將大有裨益。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