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物聯網打造智能農業 提高效率轉變發展方式

時間:2011-09-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

  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它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原料、資金和出口物資。

  21世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階段,農業信息化更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現國民生計的大事。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通過信息服務實現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部手機,搞定大棚蔬菜種植;一點鼠標,農技知識隨時瀏覽;一通電話,農產品交易輕松實現……中國電信推出的智能農業應用,將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武裝到了延續幾千年的勞動生產上。

  提高效率轉變發展方式

  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獲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過使用智能農業應用中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對農田環境的影響,獲取精確的作物環境和作物信息。

  在智能農業應用中,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了一張張功能各異的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準確地捕捉發生問題的位置。如此一來,農業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智能農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江蘇省常熟市董浜鎮而言,這樣的體會尤為深刻。與傳統方式相比,遠程自動化監測控制,有效地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據不完全統計,引入中國電信智能化應用后,董浜鎮一年每畝地的勞動力投入減少了10個工日,菜農逐步走上了“體面種田、快樂生活”之路。

  智能農業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近兩年的潛心發展,董浜的農產品加工、現代農業營銷、生態觀光等融合發展已初具規模。實踐證明,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智能農業應用,在引領現代農業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進程中,正顯現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智能農業助力綠色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農業灌溉是我國的用水大戶,其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70%。但長期以來,由于技術、管理水平落后,導致灌溉用水浪費十分嚴重,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僅40%。如果根據監測土壤墑情信息,實時控制灌溉時機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而人工定時測量墑情,不但耗費大量人力,而且做不到實時監控。

  中國電信智能農業應用結合3G技術和物聯網的應用,使農業種植中的監控管理不再受到時空局限,根據大棚或其他種植區微傳感器采集的詳實數據,點擊手機屏幕便可以有針對性的遙控節水灌溉、施肥、二氧化碳、水泵、風機等田間設施。此外,中國電信還通過3G技術和網絡實現了對節水灌溉及圩區排澇實時遠程監控。

  總而言之,實現土壤墑情的連續在線監測,農田節水灌溉的自動化控制,既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緩解我國水資源日趨緊張的矛盾,也能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根據規劃,中國電信智能農業應用中的管理平臺分為精準農業生產管理系統、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農業專家服務系統、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農業信息推送系統、農業信息共享系統、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七大系統。未來,圍繞系統建立起來的“綠色產業鏈”將讓現代農業朝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