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輪胎將在泰國投資設立其首個海外汽車輪胎生產工廠,總投資額10億元人民幣。這是從2009年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懲罰性高額關稅兩年多來,中國輪胎企業積極尋找的應對之策部分外資輪胎企業成功將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也有國內輪胎企業欲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開拓,也為美輪胎特保措施陰影下的中國輪胎企業另辟蹊徑。昨天,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美國輪胎特保措施實施的兩年間,由于不少中國輪胎企業已經成功開拓了新興市場,中國輪胎出口總量仍保持了適度增長。
2009年9月,美國開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懲罰性關稅,稅率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中國出口美國的輪胎數量銳減。
一些出口美國市場的輪胎企業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懲罰性關稅出臺后,公司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輪胎數量幾乎減半。
記者從韓泰輪胎(中國區)公司獲悉,2009年韓泰輪胎中國工廠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銷量為200多萬條,自中美輪胎特保案后,2010年出口美國市場銷量下降了60%,今年1~7月份僅為40多萬條。
為規避中美輪胎特保案,韓泰輪胎把原來中國工廠的一些生產模具遷到韓國,提高韓國對美國出口,減少從中國到美國出口銷量。“像韓泰輪胎轉移生產基地的外資企業非常普遍。輪胎特保案后,在中國投資設廠的一些外資企業進行了‘模具大轉移’。”一名輪胎生產企業內部人士告訴本報。
本土中國輪胎企業也在積極開拓美國之外其他國家的銷售渠道以及投資建廠。中策輪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跨國經營方式可以規避國際貿易壁壘,中美輪胎特保案后,企業開始考慮到海外建廠?!?/p>
日前,本報獲悉,經過兩年多考察,中策計劃在泰國投資設立其首個海外汽車輪胎生產工廠,總投資額10億元人民幣,廠區占地面積六七百畝。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告訴本報記者,此次世貿組織的判決,對行業的影響已經不像開始那么大,而且中國輪胎企業這兩年已經成功開拓了新興市場,其輪胎出口總量仍保持了適度增長。
一位跨國輪胎企業高層告訴記者,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其他國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對我國出口的輪胎實施制裁。
自美國“特保案”后,向中國輪胎出口企業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國家已達十余個,我國輪胎出口環境將進一步惡化。數據顯示,我國輪胎產量40%用于出口,而對美國單個市場的出口就達到總出口量的30%,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潛在風險較大。
根據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統計,2010年我國輪胎產量高達4.43億條,連續五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行業存在分散弱小的特征。據橡膠協會統計,全國大小輪胎企業共有360多家,中小型輪胎企業的數量就占據了290家左右。
“在某種程度上說,中美輪胎特保案也暴露出國內輪胎企業在出口時表現出的惡性競爭,個別廠家為了獲取出口退稅和政府的優惠資格,出口到國外的輪胎價格比國內還低。說到底,就是國內的輪胎行業準入門檻低,一些原本生產其他橡膠制品的企業也轉來生產輪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