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核心技術方面的差距。從2002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生產國,同時也是第一大進口國、第一大消費國;2010年,繼續保持三個第一。這看上去很美,但背后有一個問題。進口機床份額并未降低,總量還創了新高。機床行業有個歷史性任務就是替代進口,應該說這個任務沒有完成。在中高端市場占有率方面我們沒有爭回來多少,國產機床產值增長是靠市場需求總量放大帶來的。近五年來,中國機床消費占全球市場的比例越來越大,2010年全球市場接近600億美元,中國機床市場就實現280億美元。進口機床份額在60億至80億美元之間,多年來一直很穩定,這也反映出我們的核心競爭能力還不強。此外,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沒有大的改觀,加上原材料漲價和匯率等因素,國產機床的價格優勢已不明顯。我們看到的是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戰略規劃意識方面也存在差距。機床行業的未來其實同許多產業息息相關,比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會給機床帶來哪些機會?汽車和消費電子的更新速度加快對機床有什么要求?世界產業前沿發生或即將產生什么變化?我們看的一些行業報告都是歷史數據。只向身后看,或只在業內看,永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同發達國家比,我們缺乏為產業服務的戰略研究機構,缺少針對性強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價值資訊。經濟日報每季度發布中經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是個很有意義的事,對企業來講有參考性。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