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軌道交通現狀與展望

時間:2011-05-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近日已開始運行試驗,引來了多方高度關注,6月底,它將正式開通營運。

      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近日已開始運行試驗,引來了多方高度關注,6月底,它將正式開通營運。“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重點,在深化北京、上海、廣州等軌道交通基礎完善城市的運營網絡、優化樞紐的同時,更將大力發展省會城市和其他符合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形成基本的軌道交通框架。同時,我國目前已躋身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大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國產裝備已出口到世界各地,為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5月24日至26日,中國(長春)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將在作為國家級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的長春舉行。當前國內外軌道交通發展的現狀如何,技術創新方向在哪里,有哪些經驗和創新成果可以分享?相信我們都能從中找出答案。
  
  迎來黃金時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軌道交通將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大規模軌道交通建設持續推進,高速鐵路等大量新線集中投入運營。
  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截至2010年7月,國務院已經正式批準建設地鐵的城市達28個,按照規劃到2015年將建成地鐵93條,總里程2700公里,2011至2015年地鐵建設投資規劃額將達11568億元。有關資料顯示,預期到2020年將建成173條,總里程6200公里。
  在城際客運系統方面,根據中國鐵道部公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到2020年,中國城際客運系統將覆蓋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長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關中城鎮群、海峽西岸城鎮群等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區域內的主要城鎮。
  而在鐵路系統中,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鐵路營運里程達8.6萬公里,僅次于美國。根據鐵道部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預估總投資在5萬億元以上。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陳運高認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總規模還會擴大,發展前景是宏大的,建設市場是廣闊的。他分析說,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東部沿海區域城鎮化率不斷增高,致使城市市區規模越來越大,某些地區城市體制的改變,城市規模也越來越大,城市軌道交通需求增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的范圍、延伸的里程已覆蓋了城市和鄉鎮的大部分區域,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軌道交通不單單以發展地鐵為主,城市輕軌的加入加快了建設速度,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同類型的軌道交通也進入了并行發展時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并開始注重軌道交通與城市環境的協調發展;在經濟特別發達的一些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經濟區,城市軌道交通開始向城際軌道交通領域拓展,這三個地區都在以城市軌道交通的理念編制城際軌道交通發展建設的規劃,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經濟拉動明顯
  
  據咨詢機構預計,未來5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總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2020年劃線路長度達到3000~3500公里,205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將超過4500公里。中國正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軌道交通建設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陳運高分析說,軌道交通建設對于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2010年,中國城市軌道數量55條、1500公里,其中配屬車輛逾6000輛,以目前平均每輛車600萬元左右計算,車輛投資將達到360億元。“如果采購的是技術含量更高的無人駕駛城軌車輛,車價約為1200萬元,拉動作用更大。”他表示,同時,城市地鐵是大型工程項目,其開發建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它的興建將強力帶動就業,還能給工程施工、建材、水泥、石材等相關產業帶來商機。軌道交通相關產業鏈規模可以達到數千億元,主要分為土建、鋪軌、車廂、電氣化建設等,產業鏈共涉及相關行業達20多個。涉及土建、機械、電氣、電子及通訊業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其技術裝備的水平反映了國家的工業基礎水平。陳運高稱,國家對打造軌道交通千億產業集群十分重視,同時我國對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十分重視,并已制定了相關的國產化政策。為了促進我國軌道交通技術裝備的全面國產化,其相關的國產化和標準化政策正在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不可否認,從各方面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已經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時期而且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以來,加速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被納入國家重點扶持的投資項目。我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紛紛開始籌建軌道交通,在中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鐵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最快的國家。

      成為交通骨干還需不斷完善
  
  軌道交通產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符合高端產業的特征,并能有效帶動眾多相關產業升級換代,因而是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久的將來,標準化、模塊化的系統模式體系;智能化、信息化的無人駕駛衛星定位控制系統;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預警系統和應急疏散系統;便捷、安全、環保、節能、低維護的新型交通體系都將實現,城市軌道交通無可爭辯地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
  專家學者指出,我國軌道交通的發展雖然只有幾十年的歷史,與發達國家100多年的歷史相比較,設計、施工的許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蓋挖法、沉埋法、盾構法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頂直墻暗挖法屬國際領先水平。但在綜合交通規劃與設計及一些關鍵技術設備和運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較大差距。
  首先,城市軌道交通的機械施工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鐵用的盾構機目前多靠進口。發達國家的暗挖有了新的進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預制塊法、預切槽法、微氣壓法等,在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已有應用。
   其次,城市軌道交通用的設備技術水平需要進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號控制系統仍有差距。建設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系統集成能力不強,缺乏具有對工程項目管理、設計咨詢、施工、運行管理全過程管理的國際型工程公司。
  第三,運營管理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比較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人工較多,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較低,國外先進國家每公里地鐵管理人員在50人以下,而我國則要使用100~300人。
  第四,受大鐵路檢修工藝思路的影響,車輛段與檢修工藝設計落后,車輛段工藝流程不合理,確定的工藝、設備往往不能滿足要求,造成浪費。
  第五,在新型交通系統方面,世界各國根據城市特點已開發了輪軌系統、直線電機系統、跨座式單軌系統、無人駕駛新交通、磁懸浮系統、空中客車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制式仍以大運量的輪軌交通為主,需要開展相關新技術的研發。
  因此,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權威人士指出,今后,我國要進一步推進設備國產化政策,開展技術研發,解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國產車輛、設備、信號等的可靠性和先進性問題。另外,作為城市建設空間系統的重要組成,軌道交通空間應與其他交通空間、城市建筑空間、地下空間有機銜接,綜合發展,協調利用,以取得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用的最大化。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