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擺脫了前期膠著的震蕩行情,連續三日收高,距離100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在“高燒”油價的威脅下,國內眾多下游企業尚未有“切膚之痛”,但作為中游的地方煉廠(地煉)卻已感到陣陣寒意。
到1月12日收盤時,紐約商業交易所二月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漲至2008年10月份以來最高結算水平每桶91.86美元,ICE布倫特原油期貨漲至27個月來最高的每桶98.12美元。美國原油庫存連續6周下降、美元走軟且市場擔憂原油供應量可能下滑等多重因素導致油價走高。
在業內看來,只要市場情緒維持樂觀,而且供應繼續受意外事件的干擾,油價突破100美元僅是時間問題。海外近日公布的一份針對投資基金經理和銀行分析師的調查顯示,普遍預計原油價格將在今年第一季度觸及100美元/桶,但短期內不會觸及14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
美國能源信息署則預計2011年第一季度WTI現貨價格平均每桶92美元,比上個月預測上調了7美元。
盡管國際油價破百在即,但因國內成品油價格短期內不會及時跟漲,使得相關下游產業還有喘息之機。相比之下,原料直接與原油掛鉤的煉化行業尤其是地方煉廠卻已然感受到高油價帶來的陣陣寒意。
記者從國內地煉最集中的山東了解到,當地地煉所用的原料燃料油成本今年以來跟隨原油一路走高。與此同時,其產品柴油的價格卻明顯下跌,成交量及成交價格今年以來一直不理想,局部地區甚至出現“探低”情況。據悉,目前山東部分地煉廠家最低的柴油報價已低于7300元/噸,回到去年10月前的水平。
如今,在高油價預期下,地煉的煉油利潤將進一步壓縮,使本來就處于虧損狀態的地方煉廠生存狀況愈加艱難。
與嚴峻的煉油形勢形成鮮明對比,近年國內地煉企業尤其是山東地煉的煉油產能卻在快速擴張。據中國化工網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山東地煉企業的產能猛增1600余萬噸,2011年預計新建產能更是達到近2000萬噸,這意味著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有分析師表示,在煉油形勢再度惡化、產能擴張迅猛的今年,山東地煉的整體開工情況不容樂觀,地煉市場或將再度進入嚴冬,“但實際情況可能要到3月中下旬才明朗。屆時,地煉廠與相關部門將再度開會探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