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走好IPv6過渡是關鍵

時間:2010-05-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為了保證用戶和業務平穩過渡,預計整個演進周期將是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說IPv6將會與IPv4長期共存。因此,IPv6過渡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IPv6是解決IPv4地址耗盡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但是由于現有IPv4用戶存量很大,絕大部分現網也還不支持IPv6應用,使得現網從IPv4向IPv6演進的難度較大。為了保證用戶和業務平穩過渡,我們預計整個演進周期將是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說IPv6將會與IPv4長期共存。因此,IPv6過渡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通常說IPv6過渡技術,一般分為三大類:雙棧、隧道、地址轉換或翻譯技術(NAT)。雙棧是IPv6過渡的基礎,但雙棧不能解決地址短缺的問題。地址轉換或翻譯技術(統稱為NAT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IPv4私有地址到IPv4公有地址的地址轉換NAT技術(或稱為NAT44),另一類是IPv4與IPv6地址之間轉換的技術,例如NAT-PT、NAT64、IVI等。值得一提的是NAT-PT,2007年IETF發布RFC4966,列舉了NAT-PT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將NAT-PT標準修改為“歷史”狀態,不再推薦使用。
      對于運營商來說,IPv6是未來解決IPv4地址短缺的根本解決方案,也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運營商一方面要盡快引入IPv6,另一方面也要考慮IPv6真正大規模應用之前如何解決IPv4公有地址不足的問題。
      綜合現有過渡技術的發展狀況,目前有三種主要的過渡方案組合,包括雙棧、6RD和DS-LITE方案。

 
雙棧方案解決地址緊缺問題


      全網以雙棧為基礎,當IPv4公有地址不足時采用IPv4私有地址發展用戶,終端同時從運營商獲得IPv4私有地址和IPv6地址,在運營商網絡側做一次NAT44轉換。當網絡演進到后期,終端和業務大部分都是IPv6的時候,可以逐步關閉IPv4,只給用戶分配IPv6地址。


      雙棧方案,對網絡結構基本不用調整,NAT44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對采用橋接型家庭網關的用戶較為簡單,只要用戶主機能夠支持IPv6即可,這一點對我國運營商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我國的家庭寬帶用戶,有一部分是采用橋接型家庭網關接入的;不過對于路由型家庭網關還是要求家庭網關升級或更換支持雙棧,現在采用路由型家庭網關的用戶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如果用戶不更換家庭網關IPv6將難以真正推廣使用。另外,此方案要求BRAS全面升級支持雙棧,這一點對運營商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BRAS長期運行IPv4/IPv6雙協議棧對運維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IPv6快速部署方案


      基于IPv4網絡快速引入IPv6方案,現有網絡的BRAS等設備不用升級改造支持IPv6,在城域網絡中集中部署6RD網關。當用戶有IPv6接入需求時,CPE與6RD網關之間建立IPv6overIPv4的隧道,IPv6通過隧道轉發到6RD網關,而用戶的IPv4訪問繼續通過原有的路徑。
      6RD方案適合還有較多IPv4公有地址儲備的運營商,在現有網絡快速引入IPv6服務。有些運營商或因為客戶要求或迫于競爭,需要為用戶提供IPv6服務,又不希望對現有網絡進行較大改造,采用6RD是一個較為經濟、風險較小的選擇。
      6RD對部分擁有較多IPv4公有地址儲備的歐美運營商可能更具有吸引力。


DS-Lite方案


      在網絡中部署DS-LiteCGN設備,BRAS到核心路由器通過IPv6連接,用戶CPE到DS-LiteCGN之間建立IPv4overIPv6隧道。BRAS設備給用戶CPE分配IPv6地址,IPv6流量通過BRAS直接上行到核心路由器,用戶的IPv4流量到CPE后,經過IPv4overIPv6隧道上行到DS-LiteCGN上,CGN同時具有NAT44的功能,IPv4數據經隧道解封裝后,經過一次NAT44轉換,最終到IPv4骨干網。
      DS-LITE方案的特點是全網運行IPv6單協議棧,運營商不用為用戶提供IPv4地址,適合在完全新建區域采用此方案,發展用戶的同時直接將支持DS-Lite的CPE直接發放給用戶,徹底解決用戶CPE的問題,部分新興運營商或者希望盡快向IPv6遷移的運營商可能會更多地考慮這個方案。可以看出,對于現網存量很大的主流運營商,DS-LITE方案是一個較為遠期的方案。
      雖然這些方案有很多差異,但也有一個共同點:當IPv4公有地址不足時,IPv6的遷移還沒有完成,采用IPv4私有地址給用戶提供接入服務成為一個無法避免的選擇,NAT44的使用成為必然。
      基于各過渡技術的進展,運營商可以根據自己的演進特點,選擇合適的過渡方案組合。從目前國內的實踐看,IPv6引入進度較快的省份,大多是以雙棧網絡部署為基礎,來引入IPv6應用,雙棧網絡準備好后,即可以IPv6網絡的邏輯平面能力,來孵化IPv6業務和應用。在全網具備了雙棧能力的基礎上,通過NAT44和NAT64等翻譯技術解決地址緊缺問題。與此同時,部分省份也在試驗DS-LITE等純IPv6網絡的過渡方案。

 
華為的創新和實踐


      華為一直在積極探索IPv6演進方案并進行相關技術儲備。2009年,華為和中國電信深入合作,共同實現了低成本、可復制的IPv6平滑網絡演進“長沙模式”,以雙棧為基礎,基于現網平滑升級,是國內運營網絡向IPv6演進的一個重要創新和實踐,相關工作獲得了國際權威機構——全球IPv6論壇的認可,并成為全球第一家獲得IPv6論壇認可的“IPv6ReadyISP”。
      今年4月,華為舉行了IPv6演進方案和CGN產品發布會,華為IPv6演進方案有兩個重要創新:第一,IPv6演進方案只需在現網基礎上進行增量部署,實現了現網向IPv6的平滑演進,充分保護了運營商現網的投資;其次,通過一種單板類型,同時適配三種過渡技術方案,可以減少運營商在過渡方案不同選擇的成本。
      現網能否順利實施IPv6過渡技術,標準層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要。華為在IETF、ITU等國際標準組織的IPv6標準制定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目前,華為在IETF發布了24篇RFC,覆蓋IPv6、路由、MPLS/GMPLS、P2P、安全等工作組。ITU-T的IPv6標準制定,偏重于IPv6場景和需求的研究。在本研究期(2009年-2012年)ITU-T正在制定的5篇標準中,華為主導了3篇,其中,華為攜手運營商,共同完成了2個標準的起草,分別是Y.ipv6na和Y.ipv6migration。
      “信息通信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呼應了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IPv6是未來網絡的基石,IPv6將讓下一代互聯網服務更加美好。華為IPv6過渡方案的創新和實踐工作,將支持運營商將現網平滑演進到下一代互聯網,為智能城市和信息化社會提供基于新技術的基礎網絡保障。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