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得益于人工智能(AI)和電氣化的快速普及,半導體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業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增強韌性變得尤為關鍵。韌性不僅關乎應對危機,而是要主動構建一個能夠在任何條件下適應和繁榮的業務體系。對于半導體行業,我們應專注于鞏固運營、商業、技術、人力和企業韌性。
運營韌性:緩沖、多元化與區域化
供應鏈中的問題將持續存在,因此運營韌性至關重要。半導體行業的運營韌性需要在以下三個層面上解決:
戰略緩沖 戰略緩沖需要關注庫存分析和動態重新路由。戰略儲備可以成為競爭優勢,因為未來幾年顛覆仍將不可避免。
供應鏈多元化 擺脫依賴單一供應商或地區的傳統模式勢在必行。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對少數關鍵地區的依賴。因此,雙重采購和區域化運營成為趨勢。美國、歐洲、日本、印度和韓國的《芯片法案》等舉措正在推動國內制造、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投資。雙重或區域化采購確保即使某一地區受到危機影響,生產和供應也能繼續進行。
區域化與回流 回流生產和建立區域化產業布局需要巨大的時間和投資。例如,建設一座下一代半導體工廠可能需要4年時間和150億至200億美元的投入。臺積電(TSMC)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該公司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擴大設施,同時在臺灣、德國德累斯頓和日本熊本投資。這種多元化不僅降低了風險,還為創新和增長創造了機會。
通過更分散的產業布局,企業可以減少對區域性顛覆的暴露,確保材料和組件的穩定供應。然而,這不僅僅是建造更多工廠,還需要確保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并具備保持業務順暢運行的技能。
商業韌性:管理定價動態
商業韌性聚焦于管理和優化定價策略與商業決策。當原材料成本上升時,企業需要在不失去客戶的情況下轉移成本。這需要深入了解市場并快速做出明智決策。
人工智能(AI)在這一領域具有變革性潛力。AI通過分析市場趨勢、客戶行為和競爭對手行動,幫助企業制定更優的定價決策。即使是微小的價格調整也可能帶來重大影響。AI還能通過綜合考量客戶、產品和渠道的多種變量,精準確定最佳價格,并從每次結果中學習優化。
技術韌性:擁抱創新與敏捷性
技術韌性要求企業預見潛在顛覆并做好有效應對的準備。AI在提供可擴展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能夠快速提升生產力和效率。
盡管許多企業認識到AI的好處,但其相關成本常常令人望而卻步。然而,正確部署的AI不僅是成本支出,更是重要的價值驅動因素。例如,智能AI(agentic AI)通過自動化任務、優化流程和提升設計、制造及供應鏈全周期的效率,顯著簡化了運營。
一個令人興奮的趨勢是從主要聚焦前端創新轉向包括后端和系統級設計。例如,芯片模塊(chiplet)架構允許將不同功能模塊(采用不同工藝技術制造)集成到一個封裝中。這不僅提高了設計靈活性和良率,還緩解了先進節點供應的限制。
目前,供應鏈中的稀土元素和高純度氣體等材料正面臨短缺。行業通過投資材料科學尋找更豐富、本地化或地緣政治風險較低的替代品,例如探索鎵和高純度氖的替代材料。同時,工程團隊也在重新設計產品,以增加組件規格的靈活性。此外,回收某些元素和材料以支持可持續性目標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人力韌性:投資于人才與技能
人力韌性可能是構建韌性業務中最關鍵的方面。隨著供應鏈回流,半導體行業正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在顛覆發生時,擁有合適的人才和技能至關重要。這意味著需要投資于員工隊伍,并利用技術提升和培養人才。
例如,區域化生產需要大量投資于本地人才和培訓計劃。AI可以通過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和自動化任務,幫助員工專注于更高價值的工作。
企業韌性:識別與緩解風險
韌性源于主動的心態。這意味著制定清晰、全面的業務計劃,提前識別并應對潛在問題。供應鏈多元化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如果關鍵材料依賴單一供應商,必須制定備用計劃。
為緩解風險,企業需建立跨時間維度的平衡措施組合。短期措施(如緩沖)可以快速實施,而建造新工廠或開發新材料等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半導體供應鏈的未來
展望未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將變得更加地理多元化且復雜。幾十年來,供應鏈模型以效率為核心,不同地區專注于價值鏈的特定部分。如今,焦點正轉向韌性、冗余和區域自給自足。
這種重構將帶來更平衡、更強大的供應鏈,關鍵能力將通過回流或近岸化實現。企業需要專注于韌性的核心支柱:運營、商業、技術、人力和企業規劃。通過這些努力,企業將能夠應對當前顛覆并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
最終,半導體行業的成功秘訣不僅僅在于擁有最新技術或最高效的供應鏈,而在于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構建一個能夠在任何環境中適應和發展的業務。通過聚焦韌性,半導體企業可以將不確定性轉化為機會,繼續向前邁進。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