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儲能邁向服務化和智能化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新注冊儲能相關公司40788家,平均日增224家。
其中,國內工商業儲能企業數量已超過300家,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區域。隨著專業化集成商的崛起,行業門檻正逐步提高,對企業品牌和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標準的持續升級,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這也推動工商業儲能市場從價格競爭轉向服務和解決方案的競爭。面對分散的工商業用戶和他們對儲能潛在收益的不了解,廠家需要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以溝通和開發儲能項目的收益空間。
傳統的EMC模式正在向業主自投模式轉變。這要求儲能運營商不僅要關注設備本身,還要提供綜合的能源管理服務。隨著需量管理和電力現貨交易的重視,工商業儲能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軟件和服務上。
此外,工商業儲能的智能化和數智化運維成為必然趨勢。智慧運維不僅能夠優化儲能系統的運行效率,還能與用戶微電網系統緊密耦合,實現成本控制和收益最大化。
總體來看,工商業儲能正邁向一個以服務為核心,以智能化為驅動的新時代。
歐洲市場需求將迎來井噴
事實上,除了中國之外,全球其他地區工商業儲能市場呈現出迅猛的增長勢頭。2021年至2023年間,全球工商業儲能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169%。
尤其是歐洲市場,對工商業儲能的需求激增。盡管目前歐洲市場存在將戶儲產品用于小型工商業場景的情況,但戶儲在工商業場景中并不具備成本優勢。預計在未來兩年內,以歐洲為代表的工商業儲能市場將逐漸回歸到真正的工商業儲能產品,這些產品將更加專業和高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從用電情況來看,一方面,歐洲的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鼓勵用電大戶構建小微型電廠;通過采用光伏+儲能自發自用的方式,企業能夠顯著降低電費支出。另一方面,歐洲時常出現的負電價現象,使得在風電或光伏發電高峰期,用電反而能獲得收益,而往電網倒送電則可能面臨罰款。
歐洲的電價結構主要由購入電價、網絡費、能源稅和增值稅構成。新能源的使用可以帶來一定比例的能源稅減免,而光伏配儲自發自用能夠節省網絡費。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儲能系統在能量時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多數歐洲國家,買入和賣出電價存在較大差異,這進一步凸顯了儲能系統在電力市場中的價值。
此外,歐洲等發達國家由于電氣化發展較早,電網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電網規模小、設備老舊、連接不足等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然而,電力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進度緩慢,變壓器擴容排隊時間長,這為工商業儲能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機遇。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工商業儲能系統將成為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不僅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能增強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隨著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推動,工商業儲能解決方案將更加多樣化,以適應不同規模和需求的企業。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推斷,歐洲工商業儲能市場在短期內將迎來需求井噴期。
據比亞迪儲能海外市場相關人士透露,2023年以來,歐洲各國的電池儲能年裝機容量呈現增長趨勢。英國作為歐洲最大的市場,其輔助服務收入極具吸引力,推動了短時儲能向長時儲能的演進。德國盡管年增長率較低,但2030年的市場前景依然看好。
工商業儲能亟需解決的難點
盡管工商業儲能的市場前景寬廣,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仍存在較多的難點。
其中一個關鍵是,工商儲機柜并未經過長時間運行驗證。不同于大儲和戶儲,當下在市場內流通的工商儲機柜從出生至今,多數沒有超過三年,沒有經過大量裝機和長時間的運行驗證,其故障率仍是一個行業內避而不談的未知數。
與安全相關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是電芯,電芯的循環次數不等于系統的循環次數,暗中存在著巨大隱患。例如電芯廠家會說我們要求恒溫運行25°,達不到的責任劃分不明確。可現實情況很難做到始終保持恒溫運行25°,運行平臺能否做到把每一次的充放電都記錄下來,能不能檢測到每個電芯,都是對廠商的考驗。
此外,工商業項目開發關鍵還在于渠道開發方,誰能統一協調好資源,誰就能快速落地項目。由于市場參與者眾多,導致資源開發變得復雜,優質項目稀缺且易轉手,存在資源被挖走的風險。此外,一些資源提供方對電容量需求和用電曲線理解不足,從而導致項目實施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