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人形機器人“天工”跑起來了,時速6km/h

時間:2024-04-28

來源:智能制造

導語: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具身智能技術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能夠與人類進行更加復雜和高效的協同作業,這種協同工作的模式有望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4月27日,由優必選作為牽頭單位和總經理單位,聯合小米機器人、京城機電等行業領軍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北京亦莊成功召開“天工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由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

  “天工”包括靈活的傳感器與執行器的快速安裝,本體高算力的支持,以及本體構型的開源開放。發布會上,“天工”還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展示出“天工”對復雜環境更強的適應性,在行走及奔跑時更快速、更擬人,已實現6km/h的穩定奔跑。同時,在盲視情況下“天工”能夠平穩通過斜坡和樓梯,對磕絆、踏空等情況也可以做到步態的敏捷調整。充分說明了運動控制方法對各種地形的強大適應性,在后續開發的基于感知的步態后,將帶來更強的通過能力。

  北京經開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孔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國斌,北京京城機電控股公司總經理李忠波及副總經理滕明智,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北京亦莊投資控股公司楊文良,北京京國瑞股權投資基金總經理梁望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石照耀,優必選首席技術官、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友軍及副總經理李春枝等出席本次發布會。出席本次發布會的還有來自科技界、產業界及媒體界的專家朋友們。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具身智能技術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能夠與人類進行更加復雜和高效的協同作業,這種協同工作的模式有望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同時,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場景深度融合的載體,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高盛報告稱,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到380億美元,140萬臺出貨量,覆蓋10%-15%的危險和汽車制造崗位。

  2023年至今,特斯拉、亞馬遜、谷歌等大廠開始強勢進入市場,并在應用場景上迭代迅速。以Agility Robotics為例,其投產制造的Digit人形機器人計劃24年初批量交貨,25年開啟全球銷售;特斯拉第二代“擎天柱”人形機器人,預計最早在明年年底上市;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同樣迅速,優必選與多家行業優秀合作伙伴一起推進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制造領域的落地應用,聯合打造試點示范工位,共同推動面向工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目前,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率先進入蔚來工廠“實訓”,實現了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流水線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量檢查作業。此外,還有多家科技企業從去年開始陸續發布多款產品。但整個行業目前仍存在資源分散、缺少統一平臺等問題,需盡快形成合力,在國際市場上打造領先優勢。

  發布會上,熊友軍表示,為解決人形機器人行業通用問題,推動產業整體發展,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致力于行業關鍵共性核心技術研發,打造軟、硬兩個通用母平臺。經過團隊不懈努力,目前已成功研發出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

  “天工”身高163cm,輕量化體重達43kg;機器人配備多個視覺感知傳感器,配備每秒550萬億次操作算力,并配備高精度的慣性測量單元(IMU)和3D視覺傳感器。并已解決基本運動控制問題,是具身智能場景應用和研究的最佳平臺。此外,“天工”還配備了高精度的六維力傳感器,以提供精確的力量反饋。

  熊友軍現場介紹道,“天工”具備開源開放性和兼容擴展性,可以實現開放調用通訊接口,靈活擴展軟、硬件等功能模塊,充分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需求;同時,“天工”采用了其獨立自主研發的全新人形機器人運動技能學習方法—“基于狀態記憶的預測型強化模仿學習”,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證明本體硬件母平臺對目前已有運動控制算法的兼容性與良好的適應性。該方法既解決了強化學習帶來的定位精度差的問題,又解決了模型預測控制方法當中對于非結構化環境適應性差的問題,達到更穩健、更擬人、更泛化的效果,可進一步推動規模化商業應用。

  熊友軍談到,未來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將持續迭代“天工”人形機器人通用平臺,探索“通用具身智能平臺”。創新中心后續首要目標是基于“天工”母平臺在內的各種構型機器人,構建人形機器人規模最大、信息最稠密、最通用的高質量具身智能數據集。并以此數據集為基礎不斷訓練和迭代人形機器人具身大模型。通過“天工”平臺與大模型的結合,實現長行程任務的規劃能力及多場景、復雜任務的泛化能力。硬件母平臺和軟件母平臺相輔相成,最終匯合為具身智能的最佳平臺。并以人形機器人為最高最復雜的機器人平臺技術,向下兼容各種構型機器人,實現泛具身智能。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