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的產能不斷擴張,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間的競爭最終還是供應鏈的競爭,而物流就是供應鏈管理成功運營的核心。歐美貿易壁壘、政策歧視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海外建廠,光伏企業面臨從營銷全球化到經營全球化的轉型之中,其物流管理如何跟上全球供應鏈戰略發展的步伐,真正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保障光伏企業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安全與高效,是當前光伏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本章節主要從七個方面闡述了2022年光伏行業供應鏈運行情況、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和應對措施等內容。
受俄烏沖突及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全球海運貿易量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全球集裝箱運力增速穩定,港口擁堵大幅緩解,同時帶動了海運價格的大幅回落。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運費上漲和運力緊缺之后,迅速降溫的海運市場迎來一個“復雜多變的2023年”。隨著貨運量持續下降和新運力供應的增加,海運費將顯著下降,隨著新船大量進入市場,這種需求疲軟、貨運量下降和運力過剩的疊加影響,將不可避免地繼續對2023年的運費產生下行壓力。展望2023年,集裝箱運輸市場整體需求收窄、供給增加,運價上漲動能不足。
未來,國內光伏行業物流將有以下趨勢。1.靠近銷售地設立生產基地成為組件產能布局的主流趨勢。2.運用網絡貨運平臺提高運力資源整合效率,保證產品交付時效性。3.注重物流供應商的一體化服務能力,尋求價格與服務之間的平衡。此外光伏企業與海運公司在供應鏈與物流戰略方面的合作趨勢也更加明顯。
國際上以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簡稱“碳足跡”)評價結果為手段的貿易壁壘正在逐步形成,歐盟已建立完備的碳足跡評價體系,針對不同行業各自發布了詳細的歐盟方法指南、產品核算細則等,并將其用于生態設計、產品減排認證、綠色消費承諾等。如何降低物流環節中的碳排放將是光伏企業今后值得關注的問題。
光伏企業產能出海也對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如:跨文化管理帶來的管理困局、供應鏈拉長后對企業供應鏈計劃的預判能力提出的新挑戰、海外區域供應鏈的滯后配套導致的物流時效性出現不可控風險等,對企業在面對全球大市場時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要求企業重視對物流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以適應行業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