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對于醫藥行業以及藥企而言,在環保高壓之下都在負重前行,都不容易。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原料藥企業。根據環保部印發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規定(試行)》顯示,原料藥制造和制藥被分別納入了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和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而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的治污費用投入是以百萬、千萬為單位來計算的,甚至要花費幾億。以海正藥業為例,根據其在2017年的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它在2016年和2017年的環保總投資數分別為7576萬元和8534萬元。
目前,在原料藥企業中像海正藥業這樣的環保投入已并不在少數。面對環保壓力越來越大,業內認為制藥企業必需進行相應的生產線、生產設備改造等,來加大成本治污。若無能力進行設備升級、治理污染的企業將免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據了解,為了跟上國家治理污染的節奏,其實目前很多藥企都對制藥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開始更換升級設備。如魯南制藥在早前就累計投入6億多元,購入環保處理設施,以實際行動助力環保事業。
事實上,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制藥環保問題在近年來也已經備受制藥設備行業的重視。當前,眾多制藥設備企業都已經開始加快環保裝備研發和應用推廣,提升環保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同時也在不斷推動藥企等行業朝著綠色環保、可持續方向發展,助力各行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如有廠家就在對其研發的閥陣式多單元離子交換系統進行分析時表示,目前國內普通系統采用的技術比較落后,不僅對酸堿、水等的消耗特別高,污水的排放量也很大,而其研發的這款閥陣式多單元離子交換系統就可比傳統的設備節省50%的能耗,且出料濃度高。據工作人員介紹“有客戶在未使用我們設備之前,用老設備排放的污水量800立方/天,而使用了我們的設備后,污水量直接降到180立方/天。”
另外,還有企業則在先研究國內的相關政策后,再根據政策制定了自己的設備規范。一般來說,其制定的規范都會超出國內的標準。舉個例子來說,國內的GMP、藥典要求電導率是5.1,而該企業就會將標準定到<2。目前,該企業在水處理領域已經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優越的產品質量,高標準的質保體系和內在的技術含量,能依據FDA、CGMP、QS的要求,為客戶精心設計制造符合多方面標準的高品質裝備。
總的來說,隨著環保問題日益嚴峻以及一系列新政策法規的出臺,制藥行業對技術設備的環保、節能要求日漸提高同時,也為制藥設備行業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對此,業內普遍認為,企業需要積極采取創新研發等措施,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環保方面,國內大多制藥設備行業還處于上下求索階段,應該繼續找準節奏,從改造設備入手,轉變發展觀念,開創綠色發展模式。未來,制藥裝備企業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道路,才能為制藥企業減輕環保壓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并為我國的綠色環保事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