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
2019年1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
2019年3月,“工業互聯網”成為“熱詞”并寫入《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3月,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多次直接或間接提及“新基建”,為其發展定下基調,而其中包含的“工業互聯網”也再度登頂熱榜。
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對制造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帶來深遠影響,同時也將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孕育出優良的土壤。
艾瑞曾在一份報告中為“工業互聯網”一詞做出解釋,工業互聯網是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建設連接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的網絡,以實現海量工業數據的實時采集,自由流轉,精準分析,從而支撐業務的科學決策,制造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對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根據億歐統計,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融資企業共有30家,雖然相較于2018年的40家有所下降,融資輪次也較多地集中在A輪,但整體還是呈現出向上發展的勢頭。
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也曾表示過,“作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未來10年,投資者最大的機會之一就來自于它!”
《人民日報》也曾在2019年中旬連刊兩文透視工業互聯網,其中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應該具有5個關鍵特征:
第一,實現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能夠改變智能制造的基本面,可以把全球幾百億臺機器連接起來,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飛躍;
第二,實現行業技術與工藝的信息化、數字化。讓傳統企業跟互聯網技術結合,實現“鯉魚跳龍門”;
第三,實現在線運營。人、機、物聯網實時反饋數據,并通過云端的超級能力優化運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四,導入新技術。平臺自動將最新技術導入工業企業的運營;
第五,創造新價值。工業互聯網平臺應帶來全生命周期效率的提升,帶來從賣機器到賣服務的變革。
不難發現,工業互聯網上承載的是工業數據,服務對象是工業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制造業企業可以獲得覆蓋全流程的應用服務,為企業由自動化轉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本文也著重從“新基建”七大抓手之一的工業互聯網業態入手,立足江蘇省,盤點出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A輪融資及以上的企業,這也將是接下來江蘇省建設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中流砥柱。如有遺漏,歡迎聯系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