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多晶硅行業發展空間巨大,擴產龍頭公司成本優勢明顯

時間:2018-1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全球來看,以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為主要驅動力的全球光伏裝機平穩增長。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從2014年的37.04GW增長至2017年的102.00GW,復合增長率為40.2%。

【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多晶硅行業發展空間巨大,擴產龍頭公司成本優勢明顯。

多晶硅需求受益全球光伏裝機提升

全球來看,以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為主要驅動力的全球光伏裝機平穩增長。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從2014年的37.04GW增長至2017年的102.00GW,復合增長率為40.2%。預計2018-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分別為98.50、117.20、139.90GW,假設未來三年單晶路線比例分別為40%、50%、60%,單晶硅片硅耗量分別為3.42、3.33、3.22g/W,多晶硅片硅耗量分別為3.80、3.56、3.33g/W。據此預測,2018-2020年硅料總需求量分別約為35.93、40.38、45.66萬噸。

行業龍頭加速擴產建立成本優勢,低成本者脫穎而出

受此前光伏裝機超預期影響,多晶硅龍頭紛紛宣布擴產計劃,主要集中于新疆、內蒙、四川、云南等低電價地區。保利協鑫(江蘇中能)于新疆新建6萬噸產能已投產,通威股份同時在四川樂山和內蒙古包頭分別新建5萬噸產能,其中包頭2.5萬噸產能已投產。此外,東方希望公布4.5萬噸擴產計劃,大全新能源預計新增產能1.2萬噸。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下,成本較低的“低電價+新產能”及“低電價+老產能”(2019合計產能約為42.1萬噸,基本滿足全球多晶硅需求)成為競爭的勝者,不具備成本優勢的“高電價+老產能”最終將退出市場。

國內多晶硅廠商成本優于國外企業,國產替代加速進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多晶硅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多晶硅進口占比始終維持在40%以上。2017年我國多晶硅凈進口量達到15.9萬噸,占國內多晶硅需求總量的39.7%。目前,我國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已大幅優于國外企業,德國瓦克、韓國OCI生產成本約為90-100元/kg;美國Hemlock生產成本在80-90元/kg之間;挪威REC生產成本在100元/kg以上(FBR)。而通威股份2017年生產成本約56元/kg,預計樂山、包頭新產能現金成本30元/kg,生產成本40元/kg,全成本50元/kg,未來國內低成本新產能將逐步替代韓國OCI、德國瓦克等國外產能。

技術路線確定,改良西門子法成本下行空間較大

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工業生產中廣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備方法,市場應用占比超過90%。其主要優勢為工藝最為成熟、安全性強、產品質量較高。流化床法等其他生產工藝應用廠家很少,在未來5-10年較難實現技術和成本的突破。同時,改良西門子法投資成本下降空間較大,2017年投資成本約為14億元/萬噸,預計到2020年投資成本有望下降至8-10億元/萬噸,下降空間達28.6%。

新產能實現國產替代,擴產龍頭公司直接受益

隨著改良西門子法成為多晶硅生產工藝的主流技術路線,產能朝著低電費區域轉移,冷氫化技術改造,多晶硅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可以滿足平價上網的硅料價格要求。國內新擴產能由于成本優勢,并且在產品質量上不斷提升,將大幅度滿足國產替代需求。看好具有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的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保利協鑫能源。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