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發改委調研建材價格觸發市場情緒波動,未來基建需求反彈可能性大,建材依然景氣,短期內限產松動或限價可能性低,但警惕外部沖擊以及其他政策風險。
發改委調研建材價格觸發市場情緒波動:本周申萬建筑指數收盤4601.95點,周跌幅5.02%,大幅跑輸大盤。板塊整體估值12.79倍PE,較上周有所下跌。本周受大盤情緒影響之外,發改委調研建材價格,引發市場對水泥限價與限產政策的擔憂。細分板塊中,水泥與管材、玻纖跌幅較大,分別下跌6.39%、5.09%、5.10%,其他板塊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建材相關概念板塊亦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西部水泥下跌4.04%,跌幅最大。本周消費屬性較強的二線建材龍頭有較強的抗跌能力,表現相對較好。
未來基建需求反彈可能性進一步加大:8月份經濟數據公布,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下行,2018年基建增速為負基本坐實,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去杠桿導致非標與城投債等資金渠道缺位,積極的政策信號未能落地。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基建產出與人均資本存量,人均產出等變量密切相關,經過詳細測算,我們認為2018-2020年全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在增長率分別為12.5%、12.1%、9.1%。而由于資金供給的非正常缺位,預計2018年基礎設施建設實際增速為負,將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實際供應的不足。我們認為隨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提升,政策與資金逐步開路,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基建增長將有較大幅度反彈,對水泥需求的拉動將更上一個臺階。
環保限產松綁概率低,限價可能性小:當前水泥價格高企,主要原因是錯峰停窯導致供給不足,在供給不足的前提下限產只會激化供需矛盾,可能性并不大。從水泥行業角度來說,下游混凝土的成本主要來自于砂石,占比達到48.8%,而水泥占比僅19.9%。當前水泥單價超過400元,單噸漲價50元,反映到混凝土上的成本變化不到8塊錢,通過環保松綁或者限價來減輕對混凝土企業的成本壓力可能性不大。而近期環保限產的實施范圍已經有所擴大,體現環保治理的決心,當前“開倒車”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我們認為“環保一刀切”的做法有可能出現微調,降低政策實行的沖擊度。
外部熟料進口與政策調整是行業的主要風險點:當前水泥價格較高,東南亞熟料進口量逐步增加,預計全年進口量將達到1000萬噸,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水泥價格大幅上漲空間不大。而上游行業高度景氣利潤豐厚,中游制造業由于需求不足難以有效傳導高企的PPI,未來恐有其他政策調整產業鏈利潤的風險。
建議從區域景氣度以及行業屬性選股:水泥行業依舊景氣,業績仍存釋放空間,建議從區域景氣和行業屬性的角度選股。推薦產業布局完善成本優勢明顯的海螺水泥,廣東省內行業高景氣度受益者塔牌集團,減水劑行業集中受益者建研集團,以及C端定價權凸顯B端產品突出的三棵樹。
風險提示:環保政策轉向,外來產品沖擊、其他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