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焊接機器人上崗 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

時間:2017-08-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8月15日,在位于合肥經開區的永升機械有限公司車間,機器人“焊”將正和藍領工人們一起趕制著大型挖掘機中間架、動臂、斗桿訂單。

8月15日,在位于合肥經開區的永升機械有限公司車間,機器人“焊”將正和藍領工人們一起趕制著大型挖掘機中間架、動臂、斗桿訂單。

“一臺機械手相當于三個熟練工人,不會疲憊,沒有怨言”

“呲呲呲……”,火花四濺,火光耀眼,焊接機器人開始了新的作業。

在這家主要生產工程機械以及建筑機械金屬結構件的公司,焊接是核心工序。“公司現有工業機器人主要是七軸機械手,都在做焊接工作。它具有類似人類的手臂和手腕的能力,能執行許多由熟練工人才能完成的操作。”永升機械副總經理趙剛說。2009年,企業上馬了第一臺焊接機器人,如今僅合肥工廠就擴展到了18臺。

談到企業上馬工業機器人的初衷,趙剛告訴記者,起初主要考慮的是機器人焊接的穩定性好、質量高。

“猜猜這個斗桿多重?3.7噸!”指著一旁一個待焊接的挖掘機斗桿半成品,他告訴記者,公司生產的多為大型工程機械結構件,焊接任務繁重且焊接質量要求很高。“我們生產的一個最大型號的產品,一臺機械手連續工作16小時,只能完成30%的工作量,可見焊接任務之重。”

“一臺機械手相當于三個熟練工人的工作效率。如果需要,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不會疲憊,沒有怨言。”趙剛說,工業機器人能準確、不知疲倦地完成各種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讓焊接質量有了可靠保障。

像永升機械一樣,各種機械手、注塑機、沖壓機、傳送機等智能設備不斷出現在我省制造業企業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加快涌現。上半年,全省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1600多臺,省級智能工廠、智能車間認定全面展開。

很多身處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因為新技術的應用,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們公司不大,但客戶絕大多數是世界500強企業。全球工程機械領域前10強企業,我們給8家做配套。”趙剛自豪地說,企業已成為日立建機、卡特彼勒、沃爾沃等眾多世界知名工程機械品牌的戰略合作供應商,產品遠銷到日本、歐洲、美國等地。

“未來,價格更便宜、性能更好的機器人,將加速替代人工”

脫下安全帽、防護眼鏡、焊接面罩、防毒口罩,再脫下厚厚的防護服、絕緣膠鞋,焊接師傅王少華趁著焊接間隙休息。

身上的藍色工作服已經濕透,豆大的汗珠正從額頭上不斷滑落。王少華告訴記者,無論寒暑,工作時都要穿專業防護服。如果不穿,電焊時蹦出來的火星子,能把身上的肉燒出窟窿來。

“焊接工作很累、很辛苦,坐在辦公室的人是無法切身體會的。”永升機械工會主席汪霞說。

汪霞告訴記者,盡管焊接工每月平均工資超過5000元,但因為工作辛苦,一線員工流動率很高。現在,愿意從事焊接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盡管公司也采取網絡招聘、現場招聘、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和培養焊接人才,但總體收效不大。“訂單忙時,公司領導層都要親自上。工業機器人在替代人工、緩解用工不足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

“未來,價格更便宜、性能更好的機器人將加速替代人工。”省經信委裝備處處長沈忠林認為,得益于技術的發展,機器人造價將總體走低,性能也將得到提高。老機器人只能應對事先設定好的一些情況,新生代機器人能通過更新和更完善的傳感器來應付更復雜、要求更高的工作。

隨著人口紅利漸漸減弱,人力成本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正應用機器人替代人工,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上半年,全省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7%、23.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1個和14.9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36.4%、6.5%,工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量的機器人替代人生產,分流出來的員工做什么?

“今年新訂的5臺機器人下個月將上任,替代一部分工作量后節余的人力,就去管理新機械手或實現人機協同作業。”汪霞說。

“把重復性、低端、帶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交給機器做,人去做管理,做更加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沈忠林對記者說。

“點、線、面”全方位布局,智能制造深入推進促升級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原合肥礦機廠職工,趙剛就接觸到工業機器人。從那時起,他便認定,應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是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每年主機廠向我們做配套的中小企業平均壓價2%左右。在利潤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必須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才能生存下去,把日子過好。”趙剛說。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的未來。今年以來,我省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行動,重點實施智能制造項目283個,11個項目進入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名單,居全國第4位;4個項目入圍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居全國第2位;11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定,居全國第4位。

記者在永升機械了解到,高重復性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替代,但由于產品內部構造復雜,并不規則,在任機械手技術上還不能完成這部分的工作要求,一件產品三成左右的焊接工作仍要由人工來完成。企業此前還想在油漆工序上也使用機械手,但因為不同客戶、不同類型、不同型號的產品對油漆的品種、顏色要求都不一樣,使用機械手并不經濟、也不高效,所以暫未實施。

“個性化要求強的工序,不適合使用機械手。”趙剛說,一臺機器人從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智能裝備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對中小企業來說,如果沒有穩定的客戶訂單做支撐,盲目上馬高精尖設備,反倒會給企業徒增資金壓力和成本。使用哪個技術水平的機械手,關鍵要適合企業的需求。“不能用小牛拉大車,也不能用高射炮打蚊子,物盡其用就好。”

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改造生產線,政府也科學制定了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我省大規模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推進方案提出,實施智能制造行動。推動“互聯網+制造”,“點、線、面”全方位布局智能制造。“點”上深入開展“機器人應用十百千行動”,每年在機械、汽車、電子、電氣等10大領域300家以上重點制造企業,推廣應用3000臺以上工業機器人。“線”上改造提升傳統制造工藝流程,每年改造數字化車間和生產線100個。“面”上打造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每年培育智能工廠20家。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