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進入2017年,國內云計算市場熱度陡升,以BAT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在朝著這一市場目標前行。
進入2017年,國內云計算市場熱度陡升,“1分錢中標事件”剛過,中科曙光又給浪潮發了一封律師函,稱浪潮“城市云”的宣傳活動侵犯了中科曙光的商標權。
種種紛爭和較量的背后是云計算市場的大熱和國內市場漸趨顯現的巨大價值。云計算具有“瘦終端,低成本,高效率,強協同”等特點,特別適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多終端協同,海量數據處理環境,隨著網絡帶寬提升,時延降低,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科技場景下的網絡基礎設施。
分析人士認為,云計算是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同時提出優化云計算投資融資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產業品牌打造及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為云計算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自2010年左右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云服務商激活了云計算市場后,如今,不僅在公有云市場有著最激烈爭奪的亞馬遜AWS、微軟智能云Azure、谷歌CloudPlatform已齊聚中國市場,各種角色的國內廠商也早就粉墨登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近日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借助云計算這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助燃劑,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和傳統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在國內,工信部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19年,產業規模要達到4300億元,爭取2019年前國內涌現出2至3家世界級有競爭力的云計算企業。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預測數據顯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4300億元,2015年我國云計算行業產值約1500億元,根據這一目標,4年產業規模將增長286.67%,復合增速達30%。為此BAT為首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阿里云起步較早,主要以中小企業、初創企業的為服務對象,完成云服務在企業端的廣闊覆蓋,收入良好。在阿里巴巴2016財年報告中,云計算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業務營收為30.19億元人民幣,一年時間相比增長138%。
以游戲、社交著稱的騰訊云計算發展迅猛。騰訊有為尖端制造業企業“上云”的計劃,并且在政務云領域不斷發力爭搶市場份額。云計算業務逐漸成為其財報中重要的一項。
相比較來講,百度的云計劃則更“科幻”。百度欲打造一個ABC(AI、BigData、Cloudcomputing)生態計劃,不僅僅包含云計算,還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融合到一起。在經歷了重大人事變動后,百度的云計算也蓬勃發展。除此之外,三大運營商,網易、華為甚至京東都在云計算市場爭搶地盤。
民生證券認為,云計算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云計算引發了軟件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基礎平臺。基于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趨勢,云計算作為關鍵要素市場空間大。建議關注在云計算應用領域有建樹的公司和體量大有國際化視野的公司,強烈推薦豐東股份、神州數碼、中科曙光、全通教育。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