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服務機器人未來發展需注重哪些方面?

時間:2017-0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資本泡沫與市場隱患下,中國服務機器人該如何發展,未來的發展之路又在哪里呢?

2016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已進入盲目發展狀態,產品缺乏統一標準,技術含量低,同質化嚴重,很多企業就是在鉆政策的空子撈錢,資本“高燒”嚴重。

在資本泡沫與市場隱患下,中國服務機器人該如何發展,未來的發展之路又在哪里呢?

傳感器的發展

傳感器是服務機器人的“眼鏡”“耳朵”和“鼻子”。借助傳感器,服務機器人才能獲取到主人的表情、語氣、周圍環境等各種信息。傳感器的精度與集成度,直接決定了機器人認知觀察、空間定位與自主規避策略的選擇和執行質量。今后,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觸覺傳感器、視覺傳感器等類型的精度越來越高,助力服務機器人完成更復雜的任務,提供更好的的服務。

已經開售的Pepper服務機器人,集成了大量的3D傳感器、觸摸傳感器、緩沖傳感器、激光傳感器,能識別,并根據人的情緒做出更豐富的、更人性化的反應。

芯片的發展

芯片是服務機器人的“大腦”,承擔著數據分析和處理的任務,進而決定了服務機器人的運算能力、移動性能等。今后,服務機器人性能的提升對芯片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高通相關負責人表示,不遠的將來,機器人對芯片的要求將超過智能手機。

2014年8月,IBM發布的SyNAPSE芯片,集成了“神經元”和“突觸”內核,能模擬人類大腦,推動服務機器人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2016年12月,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針對機器人領域的運動規劃芯片,將規避物體速度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

服務機器人“服務于人”的本質,決定了服務機器人最終將朝著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目前的服務機器人在功能上面臨著諸多瓶頸,比如無法很好的理解人類口頭語言的復雜性,而深度學習算法將改變這種現狀。深度學習算法通過對人腦神經網絡的模仿,使服務機器人不再是一個“固化”的工具,而是一個會思考的貼心“秘書”,更好的理解人類的語言、行動和意圖,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定位導航算法的進步

服務機器人在現實生活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高效地規避障礙物體。定位導航算法(SLAM)是服務機器人完成路徑規劃的基礎。通過對算法的優化,服務機器人可以在未知的環境中,更好地生成地圖、規劃路線,從而安全而高效地躲避障礙物。

自從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使用基于激光雷達技術的雷達SLAM算法后,雷達SLAM算法受到了服務機器人企業的關注,該算法具有誤差小、指向性好、聚焦性高等優點,在未來將逐漸成為行業內的主流。目前,優地科技等企業已經在旗下的服務機器人中,已全面采用雷達SLAM算法。

綜合來看,隨著傳感器與芯片的發展,深度學習算法和SLAM算法的進步,以及應用領域的細化,服務機器人市場將面臨“大洗牌”,服務機器人市場回歸理性,更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更有利于為消費者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