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自動化推動了制造業生產率的提升。
發達的機器人將進一步增強這種趨勢。畢竟,機器能夠比人們更高效,更有效以及更持久地完成不同的制造任務,這樣能夠帶來更多的產出、更好的質量并減少浪費。并且,機器不需要醫療保險、茶歇時間、產假以及睡眠時間。
制造業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機器人的銷售劇增。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的數據,機器人銷量僅在2014年就上升了29%。
2014年售出的超過229000個機器人中(已有的最新數據),超過57000個出售給了中國制造商,29300個出售給了日本公司,26200個出售到了美國,24700個出售到了韓國,超過20000個給了德國。通過對比,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報告,銷往印度的機器人總數僅有2100個。

在韓國牙山市現代工廠的機器人,2015年1月20日。(SeongJoonCho)
這都沒什么好奇怪的。在制造業占比相對較小的國家,以及目前有富裕廉價勞動力的國家,自動化在經濟上幾乎沒有什么作用。勞動力花費和自動化花費的基本經濟權衡是最基礎的考量。勞動法、文化因素、獲取資本的能力、本地工人的年齡及技術等級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拿印度經濟舉個例子。當你擁有13億廉價制造的勞動力時,自動化并沒有很大的經濟影響。事實上,印度人很可能設計并生產節省勞動力的機器人和其他機械,但不是用在他們自己的工廠。
是否購買機器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機器人相對人工的技術能力。有些工作——如織布裁減和縫紉——現在僅僅需要人的手就能完成。這不僅對中國和印度是好消息,而且對諸如孟加拉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泰國和土耳其這些新興經濟體而言也是公平的,這些都是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國。
但隨著新興經濟體工資的增長,我們很快也將在紡織業看到更多的機器人,特別是棉花生產中,原材料從美國運輸到像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產出紡織品再運回美國。
這些意味著下一階段的機器人革命——稱為工業化4.0——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一些國家,一些產業和工作。每一個產業都有特有的工種,依據其所需要完成的任務設定。有些工作可以被自動化,有些不可以。而且,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機器功能——其中有些需要非常昂貴的機器人系統。所有這些都需要被考慮的。
去年秋天,我們仔細觀察了全球25大制造業出口經濟體,來分辨哪些國家是上進的自動化生產國,哪些是落后的。25個國家中,將近一半的國家——巴西、中國、捷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波蘭、俄羅斯、韓國、臺灣和泰國——通常被認為是新興經濟體。
令人吃驚的是,那些領頭的非常激進地革新的國家——根據他們的生產效率調整的勞動成本預期采用了更多的機器人——都是新興經濟體:印度尼西亞、韓國、臺灣和泰國。尤其是韓國和泰國,他們的制造商疾速地自動化;印度尼西亞和臺灣制造商速度則稍慢。
在韓國和臺灣,快速自動化可以被部分解釋為超平均工資增長、勞動人口老齡化以及失業率較低。在像印度尼西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背后的動機可能有所不同,他們希望通過機器人提高質量,這樣本地工廠就可以與日本和西方工廠相競爭。
其他國家也在快速地將機器人植入制造業,但速度并沒有那么快,這些國家有加拿大、中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和美國。中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因為它自動化進程很快,雖然工資水平仍然相對較低。
我們認為,原因是中國制造商有遠見。勞動成本在中國增長得非常快,這個趨勢很有可能延續下去。而且,中國勞動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幾十年前的雖然現在被放棄了的獨生子女政策使該問題更復雜——技術短缺正在顯現。質量問題仍然令人擔憂。機器人戰略化應用能夠彌補這些缺陷。
采用工業化機器人相對緩慢的國家有澳大利亞、捷克、德國、墨西哥和波蘭。當然背后有其他作用因素,但是勞動法規長久以來要求雇主證明裁員的依據,以及支付閑置工人的薪水是機器人緩慢變革的最主要的原因。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06年工業展覽會與一個機器人握手,傍邊站著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JoergSarbach)
在25個制造業出口國中采用機器人技術最慢的國家有奧地利、比利時、巴西、法國、印度、意大利、荷蘭、瑞典、西班牙和瑞士。除了印度之外,所有其他的國家都有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其中有些是生產率調整勞動成本全球最高的國家,這些國家非常有可能在未來幾年中面臨嚴峻的技術短缺問題。
在這樣的情形下,自動化應該是不必動腦經一定要采用的——除非他們的政府反對,采用了很多管制手段避免機器取代工人,有些案例中,管制手段包括雇主如要強制遣散員工,要預付他們幾年薪資。
印度在自動化方面發展緩慢,因為經濟平衡偏愛廉價勞動力,也有官僚集團設置障礙。在印度,如果公司雇員超過100,在解雇任何人之前必須得到政府的允許。想象一下這將牽扯到什么。這種靈活性的缺乏不僅遏制了現有工廠的自動化進程,而且對于任何考慮自動化的公司或投資者都發出了強有力的信號,如果他們要將錢投入一個新的現代化工廠,必須三思而后行。
全球新興經濟體正在進行工業化,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當前正在中國發生,之前已經在韓國和臺灣發生過——現在的局面將發生改變。
但現在,那些在發展中國家工作的工人并不需要害怕。機器人將來會到他們的工廠中,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