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企業該借鑒德國“工業4.0”哪些方面?

時間:2016-04-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4.0概念的提出者、德國工程院院長孔翰寧(HenningKagermann)表示,工業4.0為德國提供了一個機會,進一步鞏固其作為生產制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和IT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地位。

工業4.0概念的提出者、德國工程院院長孔翰寧(HenningKagermann)表示,工業4.0為德國提供了一個機會,進一步鞏固其作為生產制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和IT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地位。

德國不走美國互聯網的路徑,而是根據自身在制造研發領域的優勢,力圖實現彎道超車。這一點恐怕是中國企業在學習工業4.0時要特別注意的。下面這三段視頻直觀的告訴我們,德國的工業4.0發展到怎樣的地步!

設想某日,你突然想要一輛汽車。你拿出手機,點開APP,輸入你的定制化要求,就只需坐等工廠安排生產、組裝和配送。

這樣的定制化智能生產,可能并不遙遠。在工業4.0時代,每一個消費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生產。但這遠非全貌,那時物聯網的存在將進一步改造人類的生活方式。

比如你家里的冰箱能夠自動感知牛奶缺少,自動向工廠發送送奶信息,工廠則針對你的口味定制生產牛奶,甚至標有你的名字。之后牛奶就會被及時送到你的家里。

上述科幻化的“萬物互聯”場景,是德國政府和企業界正在試圖實現的工業4.0。

德國為什么要提出工業4.0,背后的推動力是什么?中國企業真的可以學習嗎?記者近日探訪主要“策源地”德國,試圖揭示工業4.0的前世今生。

一、德國的野心

工業4.0戰略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此后,工業4.0概念逐漸引人注目。

之所以被稱為工業4.0,主要相對于前三次工業革命而言:工業1.0指的是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始于20世紀初,依靠生產線實現批量生產;工業3.0則為現代人所熟悉,指的是20世紀70年代后,依靠電子系統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

過去20年來,美國引領的互聯網革命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他國家紛紛仿效。有分析認為,為了與工業3.0時代的集大成者美國競爭,德國迫切希望阻止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支配,進而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成為新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德國有著和美國不一樣的競爭優勢:制造業。無論是質量還是技術,德國制造在全世界范圍都是優秀的代名詞。德國70%左右的制造業產品都用于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最近幾年的經濟危機中,德國經濟才能保持強勁的穩定性,和美國、歐洲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一背景下,結合傳統的制造業優勢,德國最終在國家層面推出了工業4.0戰略,并由總理默克爾出面背書。工業4.0概念的提出者、德國工程院院長孔翰寧(HenningKagermann)表示,工業4.0為德國提供了一個機會,進一步鞏固其作為生產制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和IT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地位。

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4.0是德國針對自身特點推出的超越計劃。他們不走美國互聯網的路徑,而是根據自身在制造研發領域的優勢,力圖實現彎道超車。這一點恐怕是中國企業在學習工業4.0時要特別注意的。

有著濃厚德國特色的工業4.0其實是個龐大工程。根據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的介紹,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通過嵌入式的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和通信模塊,把設備、產品、原材料、軟件聯系在一起,使得產品和不同的生產設備能夠互聯互通并交換命令。

換句話說,未來工廠能夠自行優化并控制生產過程。而根據業界進一步的設想,除了產品和機器的互聯外,工業4.0還將在未來實現工廠、消費者、產品、信息數據的互聯,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從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從德國的制造業基礎來說,很多條件已經具備,缺得就是如何實現智慧聯接。

二、三大隱患

在兩年時間內,工業4.0概念的突然爆紅,也引發了德國業界一定的憂慮。

考慮到這一概念更多還停留在理想階段,沒人能夠預測潛在的風險。但在業界人士看來,至少有三點值得重視,包括數據安全、標準化的缺失、中小企業積極性。

首先是對智能制造背后大數據控制權的擔憂,包括人們獲取的數據必須是可信的,以及這些數據必須受到保護,免遭黑客攻擊和間諜竊取。

另一方面,聯接系統標準化的缺失是工業4.0推行過程中的一大困難,因為這將妨礙不同設備和系統之間的對接,進而阻礙互聯互通的實現。

默克爾認為,德國可以成為工業4.0標準的推動者,并在全球推行這些標準。不過截至目前,關于這些標準的細節問題仍然缺乏公開資料。而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在探索類似的標準。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