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水泥業亟待聯合重組優化結構

時間:2016-04-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水泥行業主要是推動聯合重組來優化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推動錯峰生產來適度壓減產能。同時開展試點,引導工作基礎較好的重點地區率先取得突破。

今年初,國務院分別出臺針對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文件,明確提出未來3到5年去產能任務。我國水泥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產能壓力,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艱巨。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去產能任重道遠,并購重組是一條合理化路徑。推動聯合重組,以優化結構和產業布局,是水泥行業去產能的一項主要措施。

水泥產能過剩形勢嚴峻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水泥產量超過23億噸,同比下降4.9%。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29.7億元,同比下降58%,利潤不到去年的一半。

盡管產能增長勢頭走低,但此前的產能嚴重過剩引發市場惡性競爭,水泥銷量呈現25年來首次下降,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平均出廠價格每噸270元,比2014年降低29元。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行業虧損面快速擴大。

2015年,水泥行業企業虧損面約為35%,較上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企業虧損總額為215.3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一倍多。

“如果不能化解產能過剩困局,水泥行業今年就可能面臨全行業虧損,甚至比鋼鐵、煤炭行業更困難。”日前,中國建筑(5.730,-0.03,-0.52%)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水泥行業主要是推動聯合重組來優化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推動錯峰生產來適度壓減產能。同時開展試點,引導工作基礎較好的重點地區率先取得突破,進一步提升水泥產品檔次以拓展水泥產品功能。各項措施中,聯合重組排在最前面的位置。

“兩材”重組加快去產能

今年年初,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一度傳聞將籌劃戰略重組。在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背景下,“兩材”的戰略重組標志著建材行業央企整合正式啟動,去產能全面提速。

對于中材集團與中國建材來說,水泥都是一項很重要的業務。在水泥區域市場,同業競爭問題已經存在多年。中國建材官網顯示,其水泥年產能超過4.5億噸,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產能4億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

宋志平表示,聯合重組的目的是提高集中度,鼓勵大企業按區域形成市場核心利潤區,鼓勵大企業之間產能互換,鼓勵大企業托管中小企業,支持企業之間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聯合銷售體進行聯合銷售。

2016年將是國企改革攻堅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在化解產能過剩、處理“僵尸企業”方面將出臺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規則。因此,2016年也將是國企重組與清退產能年,不僅是建材板塊兩大央企重組消息再起,整個國資重組進程也在提速。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務時提出:“要向盤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推動強強聯合;推動專業化重組,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同質化業務整合和細分行業整合;加快從缺乏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領域及一般產業的低端環節退出,嚴控產能過剩行業投資。”此外,張毅還明確國企重組的實施路徑,即“推動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中央企業在集團層面的重組整合,推動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開展行業板塊專業化重組”。

提高市場集中度

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材料工業處副處長丁美榮認為,只有嚴格按市場規律,運用好兼并重組手段,將集中度提高到適宜水平,水泥行業發展方能取得更健康的長遠效果。

用市場化的辦法對產能進行重新整合,以聯合重組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勢產能,從而提高資源效率,是水泥業去產能的利器。

宋志平告訴記者,歐美等發達國家,包括日本,水泥、鋼鐵等基礎原材料產業,基本上到了一個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組,關掉很多工廠,幾十家水泥廠變成幾大家,高度集中,同時果斷產能出清。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在水泥、玻璃等傳統建材領域推進聯合重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推動了全行業整合優化和轉型升級。在水泥領域,通過大規模聯合重組,組建起中聯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從2008年的16%提升到現在的53%。2007年在山東棗莊集中爆破9條立窯水泥生產線,被稱為“中國水泥第一爆”,帶動了全行業淘汰落后小水泥。先后投資150多億元對所有符合條件的水泥廠建設余熱發電體系,配套了脫硫脫硝、袋式收塵等體系,建設無煙、無塵工廠,在發展高效、節能、低碳、環保的綠色生產方面發揮了示范作用。

宋志平表示,這些年來,中國建材并購重組之后希望通過技術進步提升水泥產業的水平,通過轉型升級、產品創新來增加水泥行業附加值。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