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002230.SZ)于今日交出了一份頗為靚麗的“成績單”。財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5.01億元,同比增長40.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5億元,同比增長12.09%。
從業績貢獻來看,科大訊飛主營業務語音支撐軟件、電信語音增值產品、教育應用產品、信息工程與運維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3.13億元、6.60億元、7.21億元。
備受矚目的“人機大戰”剛剛落下帷幕,谷歌AlphaGo的獲勝將人工智能話題再次推至輿論的風口。事實上,人工智能的概念是上世紀中期提出的,由于受制于技術掣肘,一直處于低谷時期。直到近幾年,人工智能概念不斷回暖,引來各大行業巨頭及初創企業一擁而上,紛紛希望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訊飛可謂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首批“嘗鮮者”。自2008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科大訊飛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科大訊飛表示,2015年公司市場拓展高歌猛進,訊飛語音深入各行各業,產業鏈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公司已與三大運營商、金融機構、手機、電視、汽車等行業領先企業實現廣泛戰略合作,訊飛開放平臺的總用戶數達到7億,開發者達11萬,形成了從源頭技術創新到產業技術創新的全生態創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服務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也迎來了發展的爆發期。2015年短短一年時間內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已有近百家創業公司,其中約65家獲得投資、共計29.1億人民幣,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能硬件等產品領域。
不容忽視的是,盡管人工智能和服務機器人的概念很熱,但由于絕大多數公司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至少有一千家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公司,但均處于虧損狀態,“基本靠投資人的錢在支撐”。
跨過25億元營收大關,使得小I機器人等全年銷售額不足億元的同行業企業只能望其項背,科大訊飛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龍頭地位。
據悉,科大訊飛正在打造一個“超腦”計劃。科大訊飛希望借助此計劃為公司各個業務方向打開全新的市場空間,促進建立以科大訊飛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正在做類人答題機器人,讓機器未來三到五年,到2020年高考可以考上一本。它有交互、知識管理、學習和推理三方面能力,可應用在教育、醫療等領域。
“訊飛超腦計劃的思路叫沿途下蛋,階段性成果要能用起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透露,訊飛已推出一個智慧學習的網站叫“智學網”,已經有幾千家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開始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