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珠寶、投創、智能云······中國機床行業的老大哥沈陽機床集團2015年的頻頻動作讓人眼花繚亂,關錫友要把這個傳統的制造企業帶往何方?
“難以想像沈陽機床將創造一個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馬云是現在,關(錫友)是未來!”這是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顧問葛興福博士與媒體探討沈陽機床的未來時發出的感嘆。
咋聽一下此評價未免覺得夸張,加之葛興福的職務,著實讓人覺得有王婆賣瓜之嫌。不過仔細想來,彼時的互聯網如淘寶等,僅僅通過撮合成品交易方式奠定了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最初形態,而沈陽機床的目標更為復雜和龐大,是要通過社會化的制造能力將創意變成現實。
i5遠非技術
“制造業的另外一個含義是創造,可以創造出人類沒有的、甚至以前(自然界)從來沒有過的東西。”關錫友言辭中的制造業,顯然并非是大家目前理解的傳統制造業。
按照關錫友的設想,利用i5搭建一個云平臺,融入的不僅僅是供需雙方,還包括金融方、物流方、原材料供應方、設計方……一旦如此,將重構了整個產品的生態。
這讓人產生了一種恍惚,那就是沈陽機床似乎偏離了制造業的根本,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互聯網集成運用上。從正面理解,那就是沈陽機床要做的就是機床界的“蘋果”,主要抓技術平臺的搭建,至于機床本體的提供,或許將來全部交給同行“富士康”。
對此,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在訪談中也曾坦白表示,i5代表的表面上是一種技術,但實際上它既不是產品,也不是技術,而是為用戶創造價值的一個平臺。他還說,“因為我們確實有一個夢想,我們一直在探討機床如何進入千家萬戶,這說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好像機床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非常遠,但是在50年前,計算機進入家庭那就是一個狂想,這是不可能的。福特生產汽車時,說人人都要有汽車,大家說他是瘋子;那機床為什么不可能進入千家萬戶呢?”
說到這里,要解釋一下i5。i5是沈陽機床在2014年依托i5智能控制系統推出的智能型機床,根據其官方的描述,它的操作不再需要編程,即使不懂得工程語言的用戶在半個小時內也可以操作。
細心的人容易發現,與一般企業介紹自己有重大突破的產品側重點不同,沈陽機床并未講它達到或是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可以替代進口,而是說:“i5智能系統是世界上首個具有網絡智能功能的數控系統,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范本”。
我們知道,制造業特別是被譽為工業母機的機床業,技術水平一直是讓業內人士沒有底氣的根源所在,而我們過去的市場換技術、技術引進以及海外并購等一系列活動都是以技術獲得為主導。
難怪在關錫友不停轉場,向大眾宣傳他的夢想時總會有人發問,先回答i5產品與國際水平相比究竟如何?能否實現進口替代?
但關錫友并沒有糾結于此,當然從2014年首推至今,i5或許已經經歷了幾次升級,但這都不是他的重點。因為沈陽機床的策略并不是技術跟隨,而是顛覆。
一如,有人將特拉斯和寶馬放在一起類比一樣,但兩者玩的規則卻根本不一樣。特斯拉最大的顛覆是將汽車從功能型變成了智能型,并且在產品、商業模式、營銷渠道方面都顛覆了傳統汽車模式。如果評論者總把特斯拉的成功僅僅歸因于幾個技術屬性的領先,這是認知盲區。
1997年,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說:“有兩種技術,一種叫延續性技術,另外一種叫顛覆性創新(或者叫破壞性創新)。這里顛覆性創新不是指實驗室里研究出來的技術突破,或者滿足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以及積極響應世界科學進步的創新,這仍舊是以延續性技術為導向的戰略。
不打破邊界就沒有未來
而移動互聯網是今天最大的顛覆性創新。它包含了三個層次,首先低的層次是對產品的顛覆;進而對品類的顛覆,或者行業對行業的顛覆;最高意義上的顛覆是對時代的顛覆。
不可否認,中國機床制造業過去的發展一直采取的是跟隨式策略,但事實表明,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幾年來縱向比加速度顯著,但遠遠跟不上客戶的需求,而且與國際先進同行相比卻是越追越遠了!
這是因為,在延續性技術競爭中,強者(大公司)的優勢明顯,跟隨者不僅難以撼動他們的優勢,反而兩者會漸行漸遠。
“德國喊工業4.0,我們就喊工業4.0,他說4.5呢?我們也說4.5嗎?現在一個觀點我特別不贊成,說我們不能彎道超車。如果不能彎道超車,請問機會在哪里?不彎道超車跟人家后面跑就有機會嗎?所以在核心技術領域及新的商業模式上即便車毀人亡,我們也要彎道超車。”否則沒有中國工業的未來。
互聯網運用的興起無疑使關錫友看到了機會的來臨。在他看來,互聯網對產業的沖擊已經嵌入到了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不僅使產業發展的一個工具,而已經成為了內生動力。因此要實現真正產業融合,不打破邊界就沒有未來。
因為互聯網生態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打破邊界,破解各自的籬笆。而從數控機床產業從全產業看,過去的機床產業布局是有明顯的局域特征的,并由此產生了業界的“十八羅漢”。比如沈陽機床的主要產品就是車床,而秦川機床以磨齒機為主。但現在這種稱謂或許已成為封存的記憶。
究其原因,在于市場的需求的多樣性以及設備的復合化。不論是沈陽機床集團抑或是任何一家規?;膰鴥韧鈾C床企業,目標都指向了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在互聯網時代,也是產品快速迭代的時代,不管是面對機床直接使用用戶還是最終端用戶,只要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就能夠快速地脫穎而出。因為用戶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因此不管是擴展自身的產品譜系還是聯合同盟一起開拓市場都是一種打破過去邊界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看,沈陽機床聯合其他企業組建珠寶夢工場公司,與神州數碼、光大金控共同成立創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面向工業4.0及云制造的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動作都是在建立與外界的聯系,破除原先固封的邊界。
在行業內部,沈陽機床還希望利用平臺整合同行業的企業,針對客戶需求進行有效搭配,調動社會資源真正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一站式制造解決方案,而這無論是國內外知名廠家或者自動控制的大佬都沒有這方面的行動。
相對傳統制造企業,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共享以及對資源的整合,并不是要出現誰吞并了誰,或者說誰革了誰的命這種情況,而是要實現互聯網公司和機床制造產業高度融合,共同打造新生態,實現1+1>2。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關錫友才深覺時不我待,頻頻出手,在看似天馬行空的行動中圓夢。
記者手記:否認自我的勇氣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記者實際上對于沈陽機床這樣的轉變是質疑多于肯定的。為什么?
原因有二:其一,作為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業企業,沈陽機床的本職就是做好產品,你把重心轉移到互聯網干嘛?現在都說國內機床產品不如海外同行,你沈陽機床作為行業的領軍企業,更要做出一番成績才是。
其二,在互聯網時代,搭建一個平臺那并不是你沈陽機床的特長啊,而且這種的門欄從當時我來看并不高,那么這能成為你今后的核心競爭力嗎?而你要搭建平臺直接銷售或者是以規模優勢來整合社會資源,把別的機床企業一起整合到你的平臺上來,是不是就喪失自身定價權,這似乎侵犯了經銷商以及其他銷售渠道和同行企業的利益,獨木難撐。
但從文章里,讀者幾乎看不到我的這些否定的聲音,這在于我百度了幾年來所有沈陽機床的重大事件,從新的角度沈陽機床來思考為什么他們要這么干?
不可否認,關錫友是行業里的思想者和探索者,他不僅敢想還敢干。而且從他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也強烈的表達出了行業的民族情感和事業抱負心。“中國如果要有一兩家世界級的機床企業,那么沈陽機床一定要有舍我其誰的使命感!”
是的,作為最傳統的制造業,中國數控機床產業雖然一度被人貼以夕陽產業的標簽,但在近十年以來,卻以國家戰略性產業的姿態高調回歸。工業強國強,作為工業母機,機床行業的強大意義不言而喻。
大家都知道,技術是桎梏中國機床業發展的最大難題,而過去的發展經驗表明,核心技術難以買到,只能自己總結探索并加以升級延伸。但這種模式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拼命做個跟跑者,難以超越。
一如文章中關錫友所言,如果不能彎道超車,請問機會在哪里?所以記者敬佩沈陽機床浴火重生,在中國工業領域建設“智能制造生態體系”的決心和毅力。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關錫友看到了機會的來臨。搭載在ios上的各種應用突破了原先大公司設定的壁壘,給了一個參與者同步起跑的機會,最終的用戶是惟一的評判員。因此這個評判員的標準就是業界的標準,而不是行業的標準。
這時候技術就不是惟一的標準了。從機床行業來說,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當然都是用戶選擇的基本依據,但簡便、個性的附加功能也日益重要起來。
我們知道,數控機床是一個復雜的個體,過去操作人員往往都要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如果是這樣,它所服務的對象只是小眾。
從2014年沈陽機床推出i5機床開始,關錫友和他的團隊所干的事就是否定原來的那個我,推翻制造機床的固有流程,從客戶的使用角度出發,重新構建機床的生產形態。
而現在,沈陽機床不僅僅在內部要如此干,更是要在行業里掀起一股大的浪潮,意圖搭建新的數控機床產業新生態,他們因此提出“打造智能制造生態體系”。
“昨夜風兼雨,道行難且艱”,或許是沈陽機床目前的最好寫照。從這個意義而言,值得為沈陽機床點贊。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