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棉紡織行業“十二五”的喜怒哀樂

時間:2016-01-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句話放在棉紡織行業再合適不過了。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句話放在棉紡織行業再合適不過了。

棉紡織行業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基礎,其發展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紡織工業的興衰。然而就在棉紡織行業正滿懷信心,準備在“十二五”期間“大干一場”的時候,卻受到了棉花原料的“當頭一擊”,行業企業除面臨內外經濟發展趨緩的影響外,還承受著國內外棉花巨大價差的沖擊。

讓我們來看看記者對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青翠的專訪,請她來講述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喜、怒、哀、樂”。

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

“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產品調整步伐加快,規模集約化、生產自動化程度繼續提高,粗細聯、細絡聯等先進設備占有率不斷增加,同時緊密紡、高速轉杯紡、噴氣渦流紡等新型紡紗技術應用面持續擴大。

“‘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確實提高了很多,比如在江蘇大生集團,打造了一個全流程數字化車間,萬錠用工在20個人以下。”王青翠說。

數據顯示,隨著自動化、智能化的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萬錠用工基本保持在60人左右。

除了生產自動化的不斷提高外,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對非棉纖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棉紡織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

“非棉纖維的增多,一方面是受到棉花原料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化纖產品的研發速度加快,科技水平也不斷提高,現在棉紡織行業的產品結構豐富了很多。”王青翠說。

據統計,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棉花的使用比例高于50%,而在“十二五”末,這一比例下降至36%左右。

王青翠表示,棉紡產品的多元化能夠有效降低棉花原料對企業的沖擊,同時也提升了棉紡織企業的競爭力,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

與此同時,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品牌建設方面,成績也十分突出。王青翠介紹,“十二五”期間,共推薦了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51個,設立棉紡織相關集群20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區域化轉移方面呈現出新的變化。一部分棉紡織企業向東南亞進行轉移,另一部分棉紡織企業則向新疆轉移。

棉花收儲政策引爭議棉花質量狀況成“心病”

毫無疑問,“十二五”期間,最讓紡織行業“痛心”的一件事非“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莫屬。

2011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并于2011年9月份開始實行,我國棉花也由此進入了三年的棉花收儲時代。

“這項政策雖然有效穩定了我國棉花價格,但是造成了國內外棉價的倒掛。”王青翠表示,這三年期間,我國棉花價格與國際棉花價格差價最高的時候達到了6000元左右。

國內外棉花差價的倒掛直接導致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價格低廉的進口紗迅速占領我國棉紗市場,我國生產中低支棉紗的企業岌岌可危。

事實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除了造成國內外棉價的倒掛外,也使我國棉花質量狀況持續下滑,生產高端棉紗產品的企業甚至到了無棉可紡的地步。

實際上,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不只是制約到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同時種植面積也在年年減少,保持數年世界第一產棉大國的地位在2014年也拱手讓給了印度。

內外需求動力不足中小企業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二五”期間,國內外需求不足,也成為了制約棉紡織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特別是最近兩年,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需求動力不足,棉紡織產品的市場銷售很不樂觀。”王青翠說。

一方面是受棉價差以及棉花質量制約,另一方面國內外市場需求動力明顯不足。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我國棉紡織企業舉步維艱,特別是對于部分中小型企業而言,這幾年就是一場“噩夢”。

王青翠指出,最近幾年由于行業形勢十分嚴峻,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也加大了對企業的調研力度。通過調研發現,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有兩種類型的企業能夠實現較好的發展。

一類是大型骨干企業。由于其產品結構調整迅速,加上具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銷售渠道,還能承受得住多重因素的沖擊,能夠較好地實現穩步發展。另一類就是具有特色產品的企業。這類企業的產品具有特色優勢,所以在市場的競爭中能夠‘獨善其身’

棉花政策回歸市場“高征低扣”終“破冰”

風雨過后便是彩虹。在“十二五”即將收尾的階段,我國棉紡織行業終于迎來兩件大快人心的喜事。

在行業內外人士的共同推動下,實行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終于在2014年宣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使棉花產業向市場化道路邁進了一大步。”王青翠介紹,從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效果明顯,棉價已開始與市場接軌,國內外棉價差距正在縮小,行業市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雖然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并且要不斷提高棉花質量,使棉花產業真正走向市場化。

除了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外,另一件重要的喜事就是“高征低扣”在行業多年的呼吁下終于“破冰”。

2014年,安徽省率先將皮棉、棉紗納入了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范圍,即棉紡企業所使用的皮棉可以按照紡織品適用稅率17%進行計算抵扣。至此,困擾棉紡織行業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征低扣”問題終于有所松動。

“從目前來看,除了安徽外,湖南、浙江、山東、陜西、江西、江蘇等地區也先后啟動了‘高征低扣’改革方案,‘高征低扣’改革取得突破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對整個棉紡織行業來說至關重要。”王青翠說。

展望"十三五"

“十三五”將是我國深化改革至關重要的五年,同時也是“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而對于我國棉紡織行業來說,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王青翠表示,在未來“十三五”發展中,我國棉紡織行業主要在提質增效、豐富產品結構以及優化區域布局等多個方面進行發展。

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

“紗的產量將會保持平穩發展,產品質量也將會進一步提高,行業要從過去重視數量轉變為重視質量。”提質增效一方面要從工藝入手,加強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則是要從原料入手,棉花產業鏈要共同攜起手來,不遺余力地提高棉花質量。

提高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當前生產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的時期,提高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成為棉紡織企業必經之路。在“十三五”期間,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還要進一步提升,要利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提升勞動生產率,打造更多的全流程數字化工廠,并進一步降低棉紡織行業的萬錠用工。

加強科技和管理創新

創新是行業持續進步永恒的動力,在“十三五”期間行業的技術與管理創新,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在“十三五”期間行業要繼續突破棉紡織原有束縛,提高紡紗加工技術,繼續推廣噴氣渦流紡、轉杯紡等新型紡紗應用技術,同時還要加強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重視品牌建設和新業態拓展。

豐富產品結構

在“十三五”期間,非棉纖維的應用將會得到進一步擴大,產品也將更加多元化。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非棉纖維應用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再加上新型纖維的不斷涌現,棉紡織行業的產品會更加豐富。

優化區域布局

紡織產業區域化轉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十三五’期間,將會鼓勵更多企業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進行布局,進一步提升我國棉紡織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