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端制造“閃耀”工博會
11月3日,亞洲規模最大的工業博覽會——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河北省組織36家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裝備制造企業,精選55件創新產品集中展出。
裝備制造業是河北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拉動河北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今年是河北省第10次組團參加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省工信廳緊緊扭住“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制造、跨越發展”主題,集中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智能專用裝備、新能源運輸裝備、交通運輸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五大領域展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河北省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加速促成一批創新成果在河北落地。廊坊恩希機床有限公司研發的直驅式全數控滾齒機,精雕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制造的數控雕刻機,唐山英萊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視覺焊縫跟蹤系統……借力京津科技人才,河北在短時間內開發出的業內領先新產品,在這場亞洲頂尖的工業博覽盛會上異彩紛呈。
“河北制造”發力質量品牌建設
進入新世紀以來,品牌建設一直是我省的軟肋。目前,我省制造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制造業品牌建設顯得更加緊迫。加大名牌產品培育力度。今年,我省選擇的路徑是圍繞“三個一百”領軍企業、“十百千”工程、千項技改工程實施,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點項目、重點園區發展,大力培育一批名優品牌、服務名牌。
質量提升與品牌培育相輔相成。高質量是制造業強大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先進質量文化,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河北省是制造業大省,也是制造業出口大省,質量直接決定著河北制造的形象。圍繞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提升,我省積極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同時,也在謀劃更具針對性的系列舉措。省內專家建議,我省要一手抓產品質量提升,一手抓質量監管體系完善,更加重視質量品牌建設,力爭在十年內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轉變。
“互聯網+”助推河北制造邁向中高端
在省工信廳廳長鄒平看來,河北制造企業的嘗試恰逢其時。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意見》提出,“互聯網+”協同制造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
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意在推動信息化與產業變革深度融合,助推產業邁上中高端。對河北而言,必須盡快行動、有所作為。我省提出,將在鋼鐵、裝備、食品等行業,組織20家兩化融合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和車間試點示范。破除新興行業準入、數據開放等障礙,打造“互聯網+”生態體系……
河北制造智能“照亮未來”
鳳毛麟角——河北“智造”發展規模、速度、質量有待提升
在智能制造領域,我省制造業智能化水平低,制造執行系統(MES)應用企業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同時缺乏智能制造知名企業和核心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的步伐不快。與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省份的智能制造研發應用相比,河北智造發展規模、速度、質量仍有待提升。
乘風起飛——培育我省智能制造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
把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高端智能裝備結合起來,在加大水泥、鋼鐵、石化、食品傳統產業改造的同時,多為智能高端產品研發和生產尋找應用市場。全省將實施互聯網+協同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四大工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培育智能制造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
來自省工信廳的消息,河北省將開展智能工廠(車間)示范工程,力爭到2020年,建成1500個智能工廠(車間),規模以上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2%,培育一批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通過大力實施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搭建網絡眾創、協同制造、眾籌等平臺,在汽車、電子信息、服裝等行業開展C2B個性化定制,O2O線上線下營銷等試點示范,引領行業生產方式變革。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