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這一傳統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從傳統照明向節能環保高效照明轉變,從非智能向智能照明轉變。轉變,似乎將照明行業的傳統積累做了某種程度上的消解。
傳統照明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相對其他高科技產業并不太高,想參與競爭就要向傳統照明巨頭宣戰壓力較大,所以當時照明企業并不是太多。然而在LED時代,卻給了很多企業機會,但這個門檻視乎并沒有因此提高太多。反倒是因為LED照明行業企業密集出現、頻繁競爭,直接將原本高科技產業做成了低門檻。那么,對于LED照明產業發展又將如何定義未來?LED企業如何拓展自身空間,已成為業界共同面對的問題。
對于產業的未來,筆者查閱了在2014年的SSLCHINA論壇上,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就曾指出,如今諾貝爾獎評選上更加關注創造人類福祉,更加關注科技的產業化及商業化。從諾貝爾物理獎的9項半導體技術分布來看,未來將是第三代半導體,是整個業界努力的一個方向。第一只GaN基藍光LED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以藍光LED為標志的第三代半導體的時代。
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
而社會發展的特征是需求引領,低碳、智能。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為主要標志的綠色發展,已成為21世紀的主流;發達、發展中國家均將低碳經濟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增長動力;大數據時代到來,人類要求更加高效、個性化、智能化。應用驅動在主要體現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以及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微電子和光電子攜手并進的時代來臨:微電子技術成為LED智能照明的支撐技術,LED照明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重要元素。
而與此同時,光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生存的前提,健康的照明能夠滿足人的安全、生理以及心理的感受,智能的照明將從單純的“取光”變為營造應用需求的智能“光環境”。LED本身的可數字化和可控制性,使按需照明成為可能。
綠色發展需要選定重點領域和突破口半導體照明,是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成功突破口。第三代半導體,是解決低碳、智能、綠色發展的突破口。第三代半導體,將引領下一代技術和應用的戓略變革。中國的機會推動節能減排向更高層次發展。世界的機會造福人類,生活更加高效、智能、舒適。
其實,筆者再次找出曹部長的講話就是想提醒LED從業者,不要一味的為糾結于低水平競爭而不能自拔,更要注重自身企業發展可延伸性。可延伸性就要談到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延伸到企業資本運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營銷能力等等。倘若你還覺得不知如何延伸,你大可去聽一聽每年一屆SSLCHINA論壇上嘉賓的演講。今年SSLCHINA2015論壇聚焦“互聯時代LED+”,或許能給你帶來更多可延伸的靈感和方向。
倘若LED企業在“互聯網+”時代能夠做到“能屈能伸”,張弛有度,自然能在照明行業如魚得水,活的逍遙自在。LED企業即能屈于產業大勢,參與市場頻繁競爭和洗牌;也能將自己的產業觸角延伸到更多領域,去跨界融合創新開辟新的市場。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做LED照明亦是如此,不要把自己的“賭注”押在大家都在爭搶的市場上。因為既有市場有限,競爭無限。更何況,生與死往往就在決策者一瞬間。面對LED照明產業競爭現狀,決策者此刻的選擇真的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