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環馳云和鋼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一臺臺機器設備正在高效運作。總經理何建云說,原來一個工人只能看管三到五臺設備,現在通過“機器換人”以后,一名產業工人看管的設備可以增加到20臺以上。
環馳云和鋼球有限公司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通過建設高精度鋼球生產線,引進國內先進尖端數控自動設備,實現了聯線作業、自動上料。同時,在超精工序上采用國際最先進的“以磨代研”工藝,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去年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同比增長30%左右。
同樣,浙江誠創軸承有限公司引進的年產1.5億套精密軸承套圈技改項目,取代了機群式分散加工模式,這項技改讓企業生產線減少人員四分之三,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減少10.5%,優質品率從75%提高到98.5%,高端產品占比從10%提高到85%以上。
公司副總經理潘偉東說,通過機器換人,車間的生產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隨之下降,對企業破解用工難起到很大作用。
浙江利隆精密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在1997年企業員工就已達到了500多人,而產量、效益、質量全都上不去,發展難以為繼?,F如今,在生產車間里,剪板、落料、成形、整形等環節全都縮減為一道工序,只需要安排一個進料工人,公司引進了28條全自動流水線,員工總數只有100多人,產量卻每年都在翻番,自動化、高精度機械設備的到來扭轉了企業的發展頹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大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招工難等問題的日益突出,以機器替代人工的自動化生產模式,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必要舉措。去年以來,云和在軸承行業率先開展“機器換人”,采取省市扶持資金向“機器換人”項目傾斜、提高財政補助、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等方式,提高了企業“機器換人”的積極性。
云和縣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換人”效率更高、質量更穩定、生產更安全、成本更低,“機器換人”的熱潮不僅讓企業思路一新,更推動企業生產由“制造”向“智造”轉變,企業的路子越走越寬。
目前,云和共有53家軸承企業都實現了機器化、自動化生產,產值提高了近10倍。接下來,云和還將在木制玩具、軸承、閥門三大行業繼續推進“機器換人”工程。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