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盡管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工業4.0”浪潮正漸漸逼近,但現實情況卻讓他們非常糾結。中國制造與應用企業調查的報告指出,對于企業來說,引入智能設備的最大障礙是人力成本仍然相對低廉,同時企業內部缺乏相應配套、智能設備前期投資過高等也是束縛因素。
政府不妨與行業組織、企業聯合起來,把工業4.0這個概念釋放出來。深圳先進院自2007年起每年都會組織相關企業參加高交會并開設機器人專展。“很多參展商看完之后,就會想辦法購進機器人進行生產線改造。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畢亞雷建議,佛山不妨設立機器人示范點,推廣智能裝備的使用。
與此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機器人租賃服務,通過漸進的過程,幫助企業實現機械化。“我曾經走訪過南海一家生產led燈具的工廠,這家工廠有一個塑膠模具的生產過程,模具不僅很燙,氣味還很大,這一段生產線我就建議他們進行外包,用機器人替代人工。”畢亞雷說。
而這項工作要開展,就必須要產學研協作。一方面,機器人的租賃廠商不一定了解當地的產業生態,另一方面,企業也擔憂租賃廠商的可靠程度,如果由政府層面擔保,讓科研機構完成技改方案的論證,就能讓專業服務商做好服務,企業安心做好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