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新技術
近年來傳感器在應用端需求的推動下,新技術、新產品發展很快。如MEMS傳感器、磁阻傳感器、熱敏傳感器等領域都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進展。中國應在新技術發展之初即積極卡位。
根據胡燕的介紹,消費電子的發展勢頭迅猛,傳感器在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等產品中應用廣泛,MEMS傳感器的發展十分迅速。據統計,智能手機中所采用的傳感器在2013年全球出貨量達百億只,產業銷售額達到千億元規模。這是我國必須加快趕上的領域。
江蘇多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松生介紹了磁阻傳感器的技術動向。“磁阻傳感器具有可靠、耐用等特點,是磁性傳感器的重要部分,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空間,以前主要應用于航天和軍工領域,近幾年來已開始被手機、GPS、汽車電子等采用。其中,TMR(MTJ)元件作為磁阻傳感器的下一代技術,利用磁性多層膜材料的隧道磁電阻效應對磁場進行感應,比之前所發現并實際應用的AMR元件和GMR元件具有更大的電阻變化率,可實現更好的溫度穩定性、更高的靈敏度、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線性度,以及不需要額外的聚磁環結構等特點。”薛松生指出。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9研究所研究員周明軍則強調了加強片式氧傳感器開發制造的重要性。他指出:“氧化鋯氧傳感器是應用于汽車電子領域的重要器件,正從管式的氧傳感器向板式(片式)、寬域氧傳感器過渡。國內目前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批量生產。而有關數據顯示,自2009年開始,已有75%的新車開始安裝片式氧傳感器產品。”
智能傳感器應用領域更廣泛
在與時俱進的今天,智能化傳感器應孕而生。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自動化、航天技術、軍事工程、環境探測等領域,現下智能傳感器的出現,更是把涉及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智能傳感器未來可有大用途。
根據給定的傳統傳感器和環境條件的先驗知識,處理器利用數字計算方法,自動補償傳統傳感器硬件線性、非線性和漂移以及環境影響因素引起的信號失真,以最佳地恢復被測信號。計算方法用軟件實現,達到軟件補償硬件缺陷的目的。
根據給定的間接測量和組合測量數學模型,智能處理器利用補償的數據可計算出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數值。利用給定的統計模型可計算被測對象總體的統計特性和參數。利用已知的電子數據表,處理器可重新標定傳感器特性。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