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銷量領先世界水平,國內品牌機器人以其相對低廉的價格而獲得青睞,創造了大量的需求。但是國外機器人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而采取價格戰,國內機器人銷量遇上“寒流”。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總銷量五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其中,國產企業機器人銷售接近1000臺,占比16.8%。業內表示,國產品牌的接受度現在有所提高,但國外機器人降價搶市場令壓力大增。
近日,國內100余家工業機器人廠商預訂東莞機器人技術協會舉辦的中國機器人產業(東莞)高峰論壇嘉賓席位,共商發展大計。
不必盲目信賴國外品牌
“公司2013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300多臺,今年的銷售目標是500臺,目前已經完成訂單300多臺。”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會員企業表示,公司在關鍵部位控制器已經進行研發,成本可控,存在價格優勢。不過,在一些復雜的操作系統和解決方案上,還是需要用國外的關鍵部件,例如減速器,“減速機在我們的工業機器人中占的成本為50%”。
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認為,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適,一些經濟實用、針對細分和專業領域的機器人可以很好地滿足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需求,不一定非要追求昂貴的國際大品牌。
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發起單位,東莞市拓野自動化有限公司專業從事于六軸工業機器人的銷售、培訓、咨詢、服務,同時也是日本安川機器人YASKAWA華南地區一級代理。公司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工業園區擁有300畝高新技術產業園。拓野機器人在其母公司:力野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臺資企業)時已擁有成熟的六軸機器人研發技術,總結積累了大量的機器人應用經驗,培養了一批對機器人技術掌握嫻熟的技術工程人員,現已成為集系統設計,生產制造,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的機械自動化整合商。拓野機器人主要服務于加工制造型企業及各行業的機械自動化,如包裝碼垛、汽車制造、工程機械,機床制造,家電家具生產,快速食品生產等領域,提供機器人自動化的生產單元以及自動化生產線,專注于為客戶提供整體自動化系統的解決方案,尤其在包裝、碼垛、搬運和自動化機械加工等領域有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
拓野機器人與日本安川在機器人的應用技術上有著密切的合作,拓野機器人每年會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日學習機器人行業最新技術,日本安川的專業人員會定期來華同中方員工進行工作技術交流。為拓野機器人培養了一批行業頂尖人才,技術力量雄厚。公司成立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已與國內多家中、大型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此外,還要加強與珠三角西岸、華中、華東、華北城市群等區域合作,探索建立機器人產業飛地經濟模式,實現互利共贏,同時強化財稅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支持。”羅百輝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加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會使自動化水平大幅提高,很多企業對機器人的需求會在今后幾年呈爆發式增長。而廣東省有一定的機器人研究成果和產業基礎,大力掘金機器人,產業前景無限。
來自深圳的雷柏科技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系統集成商,需要采購行業中的工業機器人。總經理鄧邱偉直言,自己的方案中基本100%是用進口機器人的部件,“我對國產機器人始終是開放的態度,但是目前還沒有廠商有信心拿產品給我們試用。”
比起盲目信任外來產品,鄧邱偉更強調產品的恰當使用。“有一批ABB(荷蘭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工業機器人,我們拿來操作,結果一個月之后,機器人都死了,后來才知道,是馬達使用不當的原因。”
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認為,目前國內的機器人需求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小企業,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勞動,并且能在一兩年之內收回成本,如果盲目追求高精度高參數的機器人而忽視性價比,那可能會出現“不用機器人等死,用機器人找死”的局面。
“其實安川(日本工業機器人廠商)能干的90%我們也能干,但是,市場培育需要時間。”匯川技術運控產品線副總經理陳培正表示
如果說過去幾年,國產機器人還能用性價比的標簽來吸引用戶,那么隨著國外工業機器人這兩年對市場的火速布局,這一優勢也快要流失。
“最近這幾年,國外的機器人廠商基本上每家都有一款非常便宜,用來搶奪市場,這可能是跟國內機器人的火爆程度有關。”李偉介紹。
東莞拓野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表示,在我國新增的工業機器人中,超過70%依賴進口。其中僅日本的FANUC一家,在我國市場的占有率就達到23%。2012年,日本FANUC和德國庫卡在華銷售增速均超過100%。而2012年本土品牌機器人的銷量只有3000多臺。對比內、外資機器人在我國市場的占比,國內自主品牌明顯處于下風。而且,國外機器人企業采用整機低價傾銷和提高維護備件費用的策略,打壓國產品牌,進一步占領我國市場。
“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國內廠商用得上我們的產品,價格、質量、服務是我們的優勢。”上述東莞拓野機器人公司高管表示,核心部件價格太高導致整機成本無法下降,但東莞有政策支持,我們預計機器人市場價格有10-15%的調整空間。
關稅制度也是影響價格的一個原因,“現在機器人進口都是免稅的,國內機器人廠商買的核心部件卻要收稅,這也是造成價格高的一個原因。”李偉說,在國內機器人才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的時候,一場關于機器人本體的價格戰就已經開始了。
在資本市場上,更多的人看好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方向。“國外最好的機器人廠商都是在做集成,自動化集成是中國最有優勢的行業。”羅百輝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將以30%的復合增速增長,國產機器人有望先做成規模優勢,再形成性價比,然后融入全球化的供應鏈,市場還是很樂觀的。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