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盒子大戰之后,看電視通過一臺笨重的機頂盒正在成為歷史。盒子正變得越來越小巧,2013年能看有線電視的泰信盒子T1就已經變到一個巴掌大,而網絡盒子甚至小到像一個U盤那么大,直接插到電視機上就可以使用。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一個難題又擺在了以創新著稱的泰信面前,廣電盒子能不能再小?當然可以!
因為泰信盒子已經小到看不見—泰信虛擬機頂盒。至此,泰信繼第一個將廣電加密技術標準化后,又第一個將廣電機頂盒標準化,讓電視機頂盒有條件變成一個APP,只需將泰信虛擬有線電視機頂盒APP軟件安裝到智能電視上,加上第三方加密應用,就可以替換廣電笨重的機頂盒。
產業界早就聽說了虛擬IPTV機頂盒,現在的各種網絡電視客戶端,也可以稱作虛擬網絡電視機頂盒?;蛟S有人問,泰信推出虛擬有線電視機頂盒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筆者提醒一下,可別小看了泰信虛擬有線機頂盒,這是世界廣電產業奮斗接近10年的結果,虛擬廣電機頂盒的出現代表一個時代的開始。
早在2005年,消費電子大佬英特爾為了在個人電腦上增加有線電視功能,收購了一家數字電視芯片公司,為的是借助美國有線電視界正在制定的下載CA技術標準進入有線電視領域,后來英特爾還收購了德州儀器(TI)的有線電視調制解調器(有線貓)部門,將上述有線電視功能融入個人電腦后,試圖通過有線電視實現個人電腦的高速聯網,而不是通過電話線ADSL。這本來是一個雙贏的舉措,但英特爾被機頂盒及CA廠家用封閉的黑盒技術擋在了有線電視市場的大門外,不甘心的英特爾在2006年還就此召集惠普、戴爾、松下等消費電子廠家,通過CEA(美國消費電子協會)向NCTA(美國有線通訊協會)提出質疑,說NCTA正在制定的下載CA技術不能用于個人電腦而不可行。因為英特爾的介入,將對機頂盒芯片廠家、CA廠家以及CM廠家造成巨大沖擊,所以英特爾陣營遭到NCTA的拒絕,同時有線電視錯失了一次與互聯網融合的機會。
現在,稍微有點技術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8年前英特爾把有線電視解碼器放進個人電腦,那就是現在如火如荼的智能電視,這就相當于8年前就已經在終端技術上實現了三網融合,廣電產業不至于被封閉的CA捆在機頂盒上,在此不得不佩服芯片巨頭的高瞻遠矚!
如果當年英特爾將有線電視機頂盒功能放在個人電腦上,那么有線電視機頂盒一定是一個應用軟件,這種狀況與現在的智能電視完全一樣,因此,在智能電視上的有線電視機頂盒也應該是一個應用軟件。但當時阻礙有線機頂盒軟件化的關鍵障礙是圍繞"保護黑盒=安全"的封閉的加密系統,這種加密系統有兩種,一種是圍繞智能卡的封閉黑盒,一種是與芯片進行黑盒捆綁的無卡CA。有線機頂盒軟件被籠罩在這種捆綁式黑盒CA之下,并以運營商為單位,形成了一個個封閉的技術體系和獨立封閉的市場。正是這個封閉混亂的市場,將英特爾、蘋果、谷歌等極具創新的公司排斥在有線電視市場之外,也讓封閉發展的有線電視與互聯網產業的距離越拉越大。
能夠適合互聯網環境的泰信下載CA,打破了以往依靠封閉獲得安全的傳統,是業界目前唯一能夠標準化實施的CA系統,讓智能電視、個人電腦產業進入有線電視終端領域成為可能?;谔┬畔螺dCA定義的接口已經涵蓋了傳統智能卡,就像4G智能手機需要兼容3G和2G那樣,讓CA技術做到承前啟后。泰信的這項舉措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成為下載CA事實標準。有了統一開放的技術標準,智能電視終于具備替代有線電視機頂盒的條件,于是泰信虛擬有線電視機頂盒誕生了。
這種虛擬機頂盒完全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下運行,泰信為有線數字電視行業推開了與互聯網融合的大門。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