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其中IC作為現代電子產品成型中最重要的元素,它的發展就成為業界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芯片產業對外嚴重依賴,國內約有八成的芯片需要進口,其中高端的幾乎全部要進口,為改變中國電子產業“主動脈”不斷嚴重失血局面,在中國新一屆政府的大力下,“十二五”期間,中國將積極探索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虛擬一體化模式,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縱觀2013年,受利于全球經濟形勢的好轉、中國電子整機產品出口需求的增加以及以便攜式移動智能設備、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設備的快速增長,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將實現平穩增長,截至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實現銷售額4990.8億元,同比增長5.1%。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在這一大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在下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以及物聯網、三網融合等重點領域需要大量IC芯片與之相配套,主要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電源管理與功率器件,網絡及通信芯片、音視頻解碼芯片、顯示驅動與控制芯片等等。這些IC產品將在相關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進一步成為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的熱點。
但據權威數據統計,2012年全年我國芯片的進口額超過1900億美元。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芯片進口和原油進口的金額幾乎相當,而且,前幾年芯片的進口金額一度曾超過原油。
雖然看似中國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業,如海爾,華為之類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電子產品。但是作為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進口。
當然芯片也分三六九等,有作一些簡單工作的輔助芯片,幾角錢一個,這些大概國產的可以占到50%市場,這些芯片可替代性強。還有作復雜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比如電腦的CPU之類),從1元錢到成千上萬元不等,幾乎全部是進口,而且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國芯片產業對外嚴重依賴,國內約有八成的芯片需要進口,其中高端的幾乎全部要進口,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的電子產品需要看他人臉色行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在整個電子產品中,芯片不僅是設備的核心,也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成本。對于產業來說,芯片的輻射效應十分明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芯片1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值,帶來100元的GDP。
正因為如此,歐美發達國家一直對芯片領域十分重視,上世紀以來,產業內誕生了英特爾、AMD、ARM等巨頭。芯片行業同時也是個需要巨額資本支持的行業,僅英特爾2013年的資本支出就高達130億美元,占到每年收入的15%左右。
集成電路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只有夯實基礎,才有可能迎來下一步的快速發展。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和呼之欲出的新一輪產業政策及不斷優化的生態環境,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一片光明。但要將這些利好消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績,還需認清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做好充分準備。
為改變中國電子產業“主動脈”不斷嚴重失血局面,在中國新一屆政府的大力下,“十二五”期間,中國還將積極探索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虛擬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與協同,共建價值鏈,培育和完善生態環境,加強集成電路產品設計與軟件、整機、系統及服務的有機連接,實現各環節企業的群體躍升,在政府、企業、產業共同推動促進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也將得到深遠的發展,作為全球貿易大國尤其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出口基地,中國集成電路市場仍將快速發展,產業整體依賴進口的局面也將持續。預計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將突破2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突破1400億美元。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