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會把傳感器的到來記錄成信息時代的到來,其實這也并不是沒有道理。傳感器的到來確實是改變了人們科技生活各個方面的發展,因為有了傳感器,也就是唯一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廊中,傳感器在基礎學科研究中更具有突顯出自己的地位。它對深化物質認識、開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種極端技術研究。有些傳感器的發展,就是一些邊緣學科開發的先驅,人們認識到有了傳感器才有一切的發展。
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上海、四川、重慶等地就成立了傳感器企業,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我國就已經涉足傳感器制造業。那些很早制造的企業如今依舊存在,但是如今活躍在國際市場上的仍然是德國、日本、美國、俄國等老牌工業國家。在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或者發達國家的傳感器的應用范圍都非常廣泛,同樣許多廠家的生產都實現了規模化,不難想象企業的年生產能力能達到幾千萬只已經不是什么稀罕。
而早就發展的傳感器科技的中國,如今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卻依然較窄,更多的仍然停留在航天航空以及工業測量與控制上。據統計,我國最大的傳感器公司的年產值也僅有55000只。而且,高、精、尖傳感器和新型傳感器的市場,幾乎全被國外品牌或合資企業壟斷。這個極少的數據相對與國際上一些資深傳感器企業而言簡直是少之甚少。近些年,我國傳感器出現了翻天腹地的變化,物聯網發展帶動傳感器的發展,智能設備行業帶動傳感器的發展,航天航空依舊發展同樣一直對傳感器的需求等。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