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調整原料體制及結構 促進紡織業轉型發展

時間:2013-06-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紡織工業是纖維加工產業,高品質原料的穩定合理供應是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受到國內棉花管理體制、農業種植技術以及化工原料建設中一些社會輿論方面的影響,我國紡織原料供應面臨的問題日益增多,對紡織行業發展的制約也日趨明顯。

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近年來,伴隨紡織工業的平穩發展,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纖維生產加工貿易和消費國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2012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達到3800萬噸,占全球比重的70%。纖維加工總量4500萬噸左右,占全球比重約55%。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626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約為36%。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化學纖維占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超過75%,以自主技術、裝備為主體的化纖工業在保障紡織原料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業用紡織品占纖維加工量比重,2012年達到了22%,紡織終端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增速連續六年高于同口徑出口,增速十個百分點以上,內需市場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骨干企業競爭力穩步提升,產業組織結構逐步優化,中西部紡織企業產值占比五年累計提高7.4%。產業區域布局結構日趨合理。

但是同時也要看到,近年來,外部形勢變化對中國紡織行業的影響也日益加深。國內棉花管理體制對行業所引起的各種不利影響突出,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行業節能環保任務更趨艱巨,多種因素使行業運行與發展的壓力明顯加大,行業的內在矛盾也更加凸顯。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紡織強國目標要求存在差距,中小微企業整體發展水平與技術素質有待提高,部分行業以及產品同質化、過度競爭問題亟待有效的遏制。在經濟增速總體放緩情況下,出口增長主要來自于價格支撐,企業盈利空間壓縮,小微企業生存困難,等等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逐一顯現。

當前我國正處于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紡織行業肩負著更好滿足全國13億人口衣著消費需求、保障各個領域纖維材料供給,以及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就業收入、推進城鎮化進程等多重歷史重任。同時作為世界紡織大國,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也關系著全球紡織產業的升級優化和國際供應鏈的順暢運轉。所以更加深入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有效應對各種外部風險,化解內在矛盾,確保實現平穩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是我國紡織工業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

原料保障至關重要

紡織工業是纖維加工產業,高品質原料的穩定合理供應是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受到國內棉花管理體制、農業種植技術以及化工原料建設中一些社會輿論方面的影響,我國紡織原料供應面臨的問題日益增多,對紡織行業發展的制約也日趨明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國內棉花種植效率低,種植成本及市場價格過高,品質下降,難以為下游加工產業鏈創造市場競爭優勢。二是棉花儲備管理措施未能充分結合國內外市場供需形勢,造成國內棉價持續大幅高于國際市場,紡織企業市場競爭力嚴重受損。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受到環境保護以及社會輿論的影響,多個大型工程建設項目陷入停滯,成為化纖原料的瓶頸隱患。四是化纖仿真技術、廢舊纖維再生利用技術等仍需進一步加強研發攻關與產業內應用開發,真正在緩解短缺矛盾方面發揮作用。

加強紡織原料保障,不僅要求紡織行業自身加快創新發展,更要求行業與國內農業、化工業、商貿流通業等部門深入溝通,與世界紡織產業及紡織原料相關領域通力合作。我們真誠希望與國內上游棉花生產、流通環節進一步增強互動互信,針對提高棉花種植效率,改善棉花品種質量,加強溝通交流,合作研究促進流通環節,加快市場化改革的合理方案,盡快理順棉花產業鏈關系,形成科學的市場化機制,促進價值利益在產業鏈上順利傳導。與此同時,我們也熱切期待與海外科研機構、原料生產商、供應商及紡織企業等加強紡織原料領域的各級合作,在天然纖維原料采購與供給、海外紡織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棉花生產加工技術、新型化學纖維研發、應用、纖維再生循環利用等領域,增強交流,建立合作同盟關系和開展合作項目,真正將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這一全球事業,加強原料生產與采購的全球布局,為行業自身創造更好原料保障條件的同時,也為世界紡織原料業的發展提供市場動力與平臺。

優化原料結構是重要基礎

當前,我國紡織工業已處于加快調整轉型的重要時期,正致力于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轉型任務,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紡織原料結構,加強原料供應保障,確保行業轉型發展基礎,也成為當務之急。

未來一個時期,紡織行業原料相關方面開展的工作及對外合作將著力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積極推進棉花管理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棉花是紡織行業最重要的天然纖維原料,為加緊研究棉花管理體制與市場供應問題,去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不遺余力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力圖理清棉花產業鏈各環節的突出問題,研究政策、解決方案,聯合會下一步將根據調研結果,研究形成政策報告,就棉花直補、支持棉花規模化、季節化種植以及良種培育推廣、改革棉花體制等方面,提出政策訴求和措施方案,促進國內棉價與國際市場逐步對接,恢復市場調節機制對棉花產業鏈發展的良性調節作用,更好地確保國內棉花供應。

二是不斷提高化學纖維的開發利用能力,有效填補天然纖維缺口以及更好地滿足多領域、多元化消費需求,充分發揮好相關技術創新作用,進一步加強各種高仿真、超仿真、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的關鍵技術研發,穩步擴大纖維供應規模,加強新型材料的優質化、系列化、個性化應用開發,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制訂技術進步路線圖,突破關鍵技術,大力發展各種利用農副產品、海洋生物等非食用資源的新型纖維,擴大化學原料的可用范圍,緩解石油資源緊缺制約。立足保障化纖原料供給,持續關注PX項目建設問題,及時提醒有關部門研究對策,化解相關矛盾,避免形成產業鏈瓶頸。

三是積極強化毛、麻、絲等天然纖維開發利用,發揮我國特色纖維資源優勢,和增加纖維原料品種多樣性,大力加強毛、麻、絲等天然纖維的種植、養殖與加工技術開發應用,促進毛、絲種植提升,與麻類植物的良種培育,在條件適宜的國內和海外地區加快建設種養殖基地,加快毛、麻、絲紡織專用設備的開發,結合市場需求,提高產品實際開發水平,有效保障多樣天然纖維的供給,豐富紡織產品的種類。

四是大力加強纖維資源再生循環與利用,將提高廢舊纖維制品再生利用水平作為化解紡織原料緊缺的戰略性重要途徑。加快纖維再生利用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的研發與應用,提高相關技術的清潔安全性與經濟可行性,盡快形成產業化規模,研究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纖維制品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相關標準制度,建立回收渠道,保障廢舊纖維原料供應,加強對綠色循環消費理念的宣傳與推廣,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與市場動力。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