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過去幾年經歷了高速增長,四川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才資源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在打造全國光伏產業核心基地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但是由于全國光伏企業產能過剩,以及需求急劇下降,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等問題的存在,政府必須及時對光伏產業進行政策引導和調整,防止其重蹈其他產業“暴生暴濫”的覆轍。
“目前整個產業都處于虧損或微利的狀態。這對于一個產業而言,是不可持續的情形,其終究要回歸理性。”也有業內認識對市場仍充滿期待。而針對近幾年來光伏企業的現狀,光伏企業該如何“過冬”?市場人士則給予諸多建議。
首先,政府制定了產業政策調整光伏產業的發展,據《太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政府將通過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和可再生能源等相關規劃,統籌制訂產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積極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具體來講,在資金和人才上著力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在國家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地區自身優勢制定光伏產業發展目錄:哪些該重點發展,哪些該優化發展,哪些應該限制發展的相關規劃。
“政府要幫助企業度過行業低迷時期,在法律框架內進行適當的補貼和支持。但主要還要靠企業自身,不然光伏企業又可能成為別人反傾銷反補貼的對象了。”一業內人士表示。
由于光伏屬于電池行業,在一些設備方面可以互相兼容。專家建議,一些光伏產業的配套企業可以暫時轉行做其他產業。但是純粹做新能源的企業,現在就應采取技術研發投入、降低成本;適當裁員、適當降低產量;適當去掉一些財務開支,爭取平穩度過,實在不行就瘦身通關,再不行就兼并重組。
專家表示,對于具有資金和技術密集性特征的光伏產業來講,在產能過剩的局勢下,太陽能光伏企業如果低價出貨,短期內企業利潤率必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是依據現階段技術的快速進步,在一定時間內有可能改變目前的低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