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受益于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及《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政策的出臺等舉措的實施,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全行業銷售額突破4200億元人民幣。至此,中國已超越北美、日本、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在2011年5月由某知名雜志發布的“2010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入榜數量達到10家,數量首次超越日本和美國。
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加大了對國民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型向低碳環保、高效節能型方向轉變。
“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是國際上工程機械產銷量最大,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國家。同時,“十二五”期間更是中國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由工程機械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行業將擔負更艱巨的使命。
在“十二五”新一輪發展浪潮來臨之際,國家將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提升到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亟待改善的重中之重。
1.國家相關政策的解讀
1.1《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2010年10月11日,為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推動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該方案主要是針對目前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滯后于主機發展的現狀制定的,該方案實施期為2010-2012年。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快突破關鍵零部件發展瓶頸步伐,不斷滿足各領域裝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
預期通過行業三年的努力,使我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轉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制造關鍵技術,產品技術水平達到21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研發一批關鍵基礎零部件,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重大裝備基礎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發展一批高附加值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強的基礎零部件企業及知名品牌;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著重加強工藝裝備及檢測能力建設,創建若干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夯實技術創新基礎。
1.2《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裝備制造領域,主要突出了七項內容:一是瞄準薄弱領域,著力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等基礎制造能力;二是突出關鍵環節,更加注重提高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和關鍵部件配套能力;三是強化保障支撐,加快發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新興產業所需裝備;四是更加關注“三農”,扶持發展先進適用農用裝備;五是適應需求變化,大力發展新興領域裝備;六是防范產能過剩,堅決抑制部分行業重復建設;七是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目錄》是政府引導投資方向、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金融、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對于裝備制造企業而言,這是最為重要的投資決策依據。
1.3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
在即將發布的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關鍵零部件作為發展重點,集中力量提高工程機械配套用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1)亟待提高工程機械產品動力配套性能。在“十二五”期間,要籌劃建立工程機械和大型農機產品配套用柴油機的實險中心,并與工程機械行業大型企業密切配合,共建研發平臺或創新聯盟,提高柴油發動機的動力匹配性能和使用可靠性與耐久性。2)全力抓好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的產品開發和高精化、規模化制造。在“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清除重主機輕配套的發展思路,通過市場導向,支持、培育、發展中高壓系統的液壓泵、液壓馬達、多路閥、比例閥等關鍵液壓件研發和生產制造基地,要實施幾個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進行,從而提高液壓件行業的總體制造技術與管理水平。3)對專用傳動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行系統性研究和開發。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產品結構優化、可靠性、耐久性、噪聲控制等系統研究與開發,要加強對齒輪鋼材、高強度鑄件毛坯、摩擦材料等共性基礎技術的研究。
同時在“十二五”期間編制專項規劃,引導、培育行業中規模型企業發展,提高生產集中度,培育發展一批專、精、特企業。
1.4其他相關政策信息
工信部裝備司推進組建“工程機械高壓液壓元件與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國家針對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頒布實施的系列政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充分說明了國家對關鍵零部件行業的重視。這些政策為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并帶來了資金,對于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行業來說,是一針有效的“強心劑”。
2.關鍵零部件行業發展的趨動力
2.1“十二五”期間交通、水利、房地產等大環境的利好影響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很多政策措施和工程機械行業息息相關,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有力“引擎”。
(1)鐵路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支撐工程機械行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間鐵路投資2.8萬億元,預計新線投產總規模達3萬千米,到2015年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千米以上。城市軌道交通到2020年新增營業里程6560千米。這些都將為工程機械行業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2)2011年國務院發布一號文件,首次將水利建設提至國家戰略高度,并特別提出讓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7月8-9日,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再次召開,強調要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按照國家部署,未來十年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3)2010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是580萬套,2011年保障房的建設增加了72%,10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是硬任務。未來五年,要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設將直接拉動對各類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
鐵路建設、城市軌道建設、水利建設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將是“十二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主要動力,土方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等將直接受益,工程機械零部件企業也會受益匪淺。
2.2主機企業紛紛擴大產能,零部件發展空間巨大
因為2010年行業的高速發展勢頭,所以讓企業對2011年及未來的發展有個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標。2011年以來,以挖掘機為例,各企業紛紛擴產,增大產能。如下表所示:企業名稱未來企業發展布局及規劃
三一重機2011年昆山挖掘機產能提高到3萬臺,一季度挖掘機銷售再次超預期。2011年公司挖掘機的銷售目標是行業第一。
玉柴到2015年,玉柴重工力爭實現挖掘機、裝載機、礦山車等各種工程機械產品銷售突破6萬臺,其中海外銷售比例超過15%,總體銷售收入突破300億。
中聯擬用26億元在華東新建工業園,擴大挖掘機產能,預計2-3年可完成。
柳工無錫路面機械制造研發基地奠基,基地占地688畝,一期投資12億人民幣,將建設平地機、壓路機、攤鋪機、銑刨機等4條產品線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山重建機唯一目標就是全力推進挖掘機事業。2011年計劃銷售10000臺;2012年底形成0.8-68t,40多個規格型號的系列產品線;中期規劃是在中國市場實現3.5萬臺銷量,1.5萬臺銷往國際市場。
廈工2011年,廈工將致力于發展40-50噸級履帶式挖掘機,挖掘機的產能規模將得到釋放,實現產能翻番,達到15000臺的生產規模。2011年銷量預期達到6000臺,同比增長100%。
晉工4月17日,晉工年產萬臺裝載機暨年產3000臺挖掘機項目奠基。
徐工4月2日,徐工集團投資100億元,用地2300畝,在上海臨港產業區奉賢園區全面發展挖掘機、大型起重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和港口機械等戰略性主機及核心零部件。
恒天九五占地298畝的“恒天九五重工產業園”即將建成投產,同時占地1000畝的更大規模的產業園也在規劃中,力爭3年左右整體上市,到2015年形成100億元產值。進軍中型挖掘機領域,同時啟動旋挖鉆機、水平定向鉆機、履帶吊等產品。目標是年產5000臺挖掘機械和樁工機械。
彭浦機器廠主要生產20t~33t的液壓挖掘機及衍生產品。規劃2015年達到年產各類推土機4000臺;大挖80臺、中挖7000多臺、小挖2000多臺的規模。
臨工2011預計全年銷售可超過4000臺。臨工挖掘機新廠區將于2011年11月建成投產,2012年挖掘機綜合產能將達到200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