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模具業的研究表明,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模具制造商的盈利能力與其溢價品牌銷量所占比例具有較高相關度,擁有強勢的品牌是廠商取得長久成功的關鍵。——羅百輝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
塑造品牌提升競爭力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指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中國模具市場的競爭將很快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如何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已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贏得未來市場的關鍵因素。
1.改變生產經營理念
從偏重生產到重視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管理的轉變。從傳統的生產經營型向資產經營型的轉變,是新形勢下企業經營集約化在管理上的必然要求。
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質就是資產的經營。企業管理不再只是企業內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專注于生產一個方面的事情,而是成為一個包括生產管理、市場開拓、技術研發和資產經營等一體化的過程,企業要從事一系列復雜的、規劃、組織、控制和激勵等事情。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指出,企業管理必須審時度勢,通過有效整合各種生產要素來保證資本的保值增值。這意味著,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應對激烈競爭,加快管理創新,把管理重心轉移到資本經營管理層次上來,實現企業從生產經營型向資本經營型的轉變。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認為,我國企業管理理念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缺乏明確的經營管理理念,缺少現代管理意識,缺乏技術創新的自主精神。因此有必要在經營理念上來一個大轉變,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創新企業文化來推進企業管理創新。而企業文化的創新主要包括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戰略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等。
2.提升組織結構創新
企業組織創新是通過調整優化管理要素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的配置結構,提高現有管理要素的效能來實現的。作為企業的組織創新,可以有新的產權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機制,公司兼并和戰略重組,對公司重要人員實行聘任制和選舉制,企業人員的調整與分流等等。
組織創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模具企業制度,真正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企業的組織創新,要考慮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要對未來的經營方向、經營目標、經營活動進行系統籌劃;要建立以市場為中心的市場信息、宏觀調整信號及時作出反應的反饋應變系統;要不斷優化各項生產要素組合,開發人力資源;在注重實物管理的同時,應加強價值形態管理,注重資產經營、資本金的積累等。
3.樹立“知本觀念”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應當牢固樹立“知本觀念”,加強知識管理和信息管理。在企業管理創新上,應加快實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由傳統的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為主向知識投入為主轉變;由非科技投入主體向科技投入主體轉變;由等級管理向網絡管理與等級管理結合轉變。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認為,模具企業需要一種更少約束、更為靈活的網絡組織形式。一個企業要想充滿活力和實現高效率,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僵化的等級管理體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加強信息管理,提高決策水平;由單純運用技術知識向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轉變;單純的競爭向競爭與合作轉變。
4.轉變企業社會服務理念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認為,企業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續協調發展觀轉變。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管理的惟一主題,是造成企業過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業可持續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模具企業所面臨的一個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課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全球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的社會責任即企業的道德規范問題受到普遍關注。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認為,企業在生產產品、獲取利潤的同時,必須主動承擔對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堅持可持續發展管理觀,在管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管理,實行企業系統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管理,講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發揮其能動作用等等。
5.實現企業戰略合作創新
模具企業不僅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還必須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恰當地同其他有利的競爭資源結合起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模具企業的生存原則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
Jpg1:企業須懂得把自身的優勢同其他有利的競爭資源相結合
不可忽視的管理集成創新
怎樣在經濟全球化、信息革命與知識經濟異軍突起的新形勢下求得企業的更好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不同國家地區的不同類型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指出,依靠并實施企業管理集成創新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經被證明是必由之路。
管理集成創新是管理創新的重要模式。概括而言,它是通過管理集成的方法或途徑而實現的管理創新,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集成性”。這一特征決定了管理集成創新模式具有內部相容性、功能互補性、整體優化性和功效非線性。管理集成創新對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通過在管理單元創新的基礎上,綜合集成或集成相關管理單元,形成新的系統(集成體)兩種技術路線,可以實現管理創新集成。
1.建立剛柔相濟的管理機制
模具企業既講求一絲不茍的管理剛性,也注重運用靈敏應變的管理柔性。一方面,企業在各項管理活動中以標準的嚴謹性、計劃的指令性、規制的約束性,保證了企業發展方向的一致、行為規范的一致、現場活動與計劃目標的一致;另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配置的柔性化、R&D組織的虛擬化、生產能力的柔性化,提升了企業快速反應的應變力,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進而形成了企業的自組織力。
2.建設集成式管理創新平臺
管理要素的多元化,以及管理主體、客體的復合化,使現代管理成為一項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而要求建設關聯互動的管理創新平臺。模具企業建設的管理創新平臺,其實體就是一個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為基本點,由企業經營平臺、資源整合平臺、技術研發平臺、生產制造平臺有機組合的多層次集成式管理創新網絡。
3.全面實行精益生產方式
依據內部環境及對外環境的響應的創新,做好產、供、銷之間的協調,以生產保證滿足市場需求是企業發展的中心任務。
模具企業堅持簡單化、低成本的制造理念,推行實施準時化生產,重點推進精益生產五菱化,并將精益生產方式與GMS(通用全球制造體系)融合起來,通過標準化、縮短制造周期、質量是制造出來的、持續改進、員工參與5個環節,將其從作業現場的應用提升到企業系統的集成應用。
這樣精益生產五菱化的過程也就是企業再造的過程,保證了生產節拍與市場需求節拍的同步,結合訂單生產,以準時化生產保證訂單生產的高效運行,有效地清除了無效庫存,減少了物流空間,工藝路線趨于合理,從而形成對市場作出高效和快速反映的、能形成閉環管理的“貿、研、產一體化”模式。
從精益生產五菱化到GMS,這種生產管理集成創新方法的實施,將模具企業的管理水平推向了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前沿,進而大大提升了其自身的市場應變力與競爭力。
4.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
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模具企業與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均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模具企業的管理集成創新使其迅速實現向國際化企業的跨越,使國際企業的本土化和本土企業的國際化過程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實踐表明,本土化與國際化是關聯互動的。本土化不是閉關自守,是參與國際分工與交換,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本土化;是嵌入世界模具產業鏈,科學抉擇民族產業發展定位的本土化。國際化不是你爭我奪,是通過競爭與合作并存,促進世界范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各國經濟共同發展的國際化。
企業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縮影。模具企業的組建、發展及其管理集成創新過程,就是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實現本土化與國際化互動的有效途徑。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