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桐城市緊抓“北融南接”的歷史性機遇,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強化項目帶動,優化平臺建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加速金融創新步伐,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一組數字見證桐城經濟的飛速發展:2010年全市GDP突破100億元大關,財政收入邁上10億元平臺。全市29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05.1億元,同比增長51%,產值超過億元企業35家,稅收過千萬元的企業超過10家,工業經濟占全市GDP的份額達55%。
強化項目帶動,奏響承接“主題曲”
桐城緊抓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深入實施“項目推進年”計劃,并采取“招大、引強、培優”思路,把加快發展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之中。2010年,全市投資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69個,總投資59.1億元,實現利稅10.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2個,總投資45.4億元,實現利稅7.1億元。包裝印刷、機械制造、家紡服裝等主導產業支撐有力,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占全市規模企業產值的90%以上。丹鳳全電子紗1號池窯項目投資6.5億元竣工投產,成為國內第一座年產3萬噸全電子紗池窯生產企業。央企合作項目——中建材與恒昌集團共同投資12億元建設光電玻璃項目正式開工,填補了桐城無1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的空白。
優化平臺建設,奏響承接“先行曲”
桐城充分發揮桐城市經濟開發區、雙新經濟開發區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平臺優勢和工業集中區特色優勢,不斷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去年桐城經濟開發區共引進項目60個,總投資額62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外資完成1055萬美元,被人民網評為“中國最具特色產業開發區”。下一步,將著力做好經濟開發區的擴容升級工作,加強產業規劃和功能分區,加速完善功能配套,打造集工業、商貿、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新區。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把雙新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承接集聚大型包裝印刷企業的主陣地,加快建設包裝印刷產業園。使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十個鎮、街道工業園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戰場。
加快文化產業建設,奏響承接“交響曲”
桐城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歷史深厚。“桐城派”、“文廟”、“六尺巷”享譽海內外。桐城市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圈內“活力文都,休閑天堂”這個目標,以建設全國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主線,通過對老城區做“減法”,新城區做“加法”,為了更好地突出老城區的保護與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把城市的政務、商務、生活居住等城市綜合功能向東部新城逐漸轉移。2010年又將城區最為優越的中心地帶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的辦公場所騰地讓出來,在原先文廟的基礎上,興建桐城文化博物館;通過對華東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老街——孔城老街投資8.8億元進行修復,不日將迎接四海賓朋。桐城在提升合肥經濟圈“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也必將成為經濟圈中老百姓休閑旅游的“后花園”。今年,將大力推進文化博物館、投子寺文化園、玉雕產業園、宰相府、六尺巷重建、龍眠河綜合整治上游“桐城筆會”等項目建設,把更多的文化資源建成全國知名的旅游景點。
推進金融創新,奏響承接“協奏曲”
桐城力破資金“瓶頸”,著力優化融資環境,進一步加大銀企合作力度。在今年召開的第十一屆銀企對接會上,有11家金融機構與442家企業的888個項目成功對接,簽約信貸資金超過40億元。積極加強擔保體系建設,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桐城首創的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在全省推廣,股權出質登記、統借統還貸款繼續推進,銀橋擔保公司增資擴股1億元,新增鑫業小額貸款公司和華商擔保公司,全市現有注冊擔保公司達7家,實現了擔保網絡的全覆蓋。企業上市工作取得突破,2010年6月,盛運股份在深圳創業板成功上市。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