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棉價波動下的風險管控

時間:2011-02-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全產業鏈的成本壓力,尤其對于依靠成本優勢的中國出口企業,如何管控整個產業鏈中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波動性,控制成本,同時保證質量?

  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全產業鏈的成本壓力,尤其對于依靠成本優勢的中國出口企業,如何管控整個產業鏈中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波動性,控制成本,同時保證質量?

  漲了,又漲了。2月15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 CC Index 328級)為29762.00,比2月14日漲了47元/噸,CC Index 229級漲了79元/噸。而2010年9月1日,CC Index 328級僅為18002.00,此后則幾乎一路紅盤上漲,漲幅高達65%。棉花價格的波動,牽動著下游的紡織企業的神經。在這樣的情況下,山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泰紡織”)卻能夠實現凈利潤的增長,其核心就在于實現供應鏈的風險管控。

      1 自有棉田把棉農變成工人

  “這是一家自主經營的企業,由魯泰紡織控股,我們能夠得到的保證就是能從它那里得到棉花,而價格是隨行就市。”

  與往年不同的是,家住新疆的王兵已經不是農民了,雖然家中仍然種著大片的棉花。“我現在的身份是工人,因為加入了魯泰紡織成立的企業。”王兵說。

  事實上,新疆地區是世界最大的長絨棉種植中心之一,王兵和他的鄉親們以前每年的種植都被提前簽署協議,在國內,這也成為很多生產型企業慣用的方式。雖然如今很多紡織企業或者棉花收購商還是這樣做,但僅僅是這種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達到有效管理棉花質量和控制原材料價格的目的了。

  眾所周知,紡織行業離不開棉花的生產。近兩年,棉花的原料價格像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而且在收購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魯泰紡織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紡織品出口企業之一,90%的產品出口國外,這不僅需要有穩定的價格,而且質量要有保證。色織布行業的每一道工序對原材料的要求都很高,而每年通過收購農民手中的棉花,由于種子不同、種植的科學性、天氣等因素,常常使棉花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后期的紡紗、織布環節。

  因此,訂單模式并不能滿足其對棉花質量的要求。不少企業在向農民開訂單的時候,也會派進技術員指導農民種植。不過在魯泰紡織看來,這種管理還過于粗放,依然有可能因為生產環節不利而造成產品質量不佳的后果,此時企業已經向農民開出了訂單,不收購就是違約。

  為保證綿花的質量,魯泰紡織自己收購了新疆當地的一個農場,即以前的豐收三場。由公司自己指派財務、銷售等人員,與當地棉場的人協商,共同成立了股份制企業。這些股份中,全部是個人股份,如此,就將農場變成了工廠,除了財務、銷售由魯泰紡織的人負責,工廠的生產管理全部由原來的人負責。

  而像王兵這樣的種棉人,其身份也由原來的農民變成了工人。“這是一家自主經營的企業,由魯泰紡織控股,我們能夠得到的保證就是能從它那里得到棉花,而價格是隨行就市。”魯泰紡織規劃發展部經理朱令文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每到棉花收獲之季,他們還經常從四川、甘肅等地調集五六百名農民工,前往新疆做棉花的采摘,而這種方式并沒有讓棉花的生產價格更低。這兩年,隨著工人工資的增加,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但是魯泰紡織卻還會繼續堅持這種模式。

  “農民工工資上漲非常厲害,不僅僅是魯泰紡織遇到的現實情況,也是全社會遇到的現實情況。只能靠最終產品價格上漲來抵消農民工工資的上漲。”朱令文表示,魯泰紡織堅持這樣做是為了最大可能保證原材料供應,如果原材料保證不了而完全靠進口,風險才是最大的。

  2 全球化的原材料采購規避風險
  “全球化分地區采購可以讓企業擁有更多的原材料選擇權,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挑選適合本公司的原材料。”

  據記者了解,魯泰紡織在新疆地區的工廠能夠年產2萬噸棉花,占據了每年魯泰紡織棉花采購需求的40%,這不僅是數量上的保證,也是質量上的保證。
  每年年初,魯泰紡織都會根據今年的生產需求以及國際棉花價格的走勢,提前做好生產環節的準備工作。2010年9月以來,雖然棉花價格一路高漲,在新疆棉廠的棉花也會隨行就市地提升,但是比起高達65%的價格波動,魯泰紡織的定向棉花收購還是有效地管控住了本地原材料采購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然而對魯泰紡織而言,單一地區的棉花采購是大忌,國內不同地區的棉花在性能、工藝上有很大的差別,在山東地區魯泰紡織也有棉花種植基地,但另外50%~60%的棉花需求還需要進口。

  “魯泰紡織請農民工到新疆去采棉,為的是最大可能保證原材料供應,更重要的是國內不足國外補、國外不足國內補,原料從來不會僅僅從一個地方供應,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朱令文說。

  保證色織布產品甚至到終端的襯衫產品質量過硬,魯泰紡織一直在尋找長期穩定的國際棉花供應商。現在最大的國際棉花供應來自美國,魯泰紡織每年美棉的采購量約占全部棉花采購的50%~60%。而大量采購的原因在于美棉強度好、無異性纖維、成紗質量佳,與新疆地區的長絨棉配合使用是最優搭配。

  而且國際化的采購使得魯泰紡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游刃有余,因為國內棉花價格和國際棉價的漲幅有時候并不同步。

  不僅如此,國際采購還使得魯泰紡織在一些關鍵時期保證了品質,留住了客戶。金融危機之后,紡織品的出口貿易也不容樂觀。由于銷路不暢,再加上行業一直處于“零利潤”的現狀,一些企業紛紛退出了市場。朱令文說:“美棉之于魯泰紡織,就如同英特爾之于電腦制造商。”魯泰紡織的產品打上了美棉的認證之后,依靠美棉在國際市場的良好聲譽和品牌影響力,也為魯泰紡織的出品打開了更廣闊的銷路。

  2010年,美棉的價格也上漲了1倍左右,但是憑借著這一認證以及魯泰紡織不斷創新的成品技術,雖然魯泰紡織的價格也在上漲,很多國際大采購商們也紛紛接受了魯泰紡織產品漲價的現實,使得魯泰紡織繼續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全球化分地區采購可以讓企業擁有更多的原材料選擇權,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挑選適合本公司的原材料。”朱令文如是說。

  3 加快創新贏得漲價話語權
  “無縫襯衫生產的核心技術在于設備生產,一旦形成流水作業模式,服裝企業就會拋棄縫紉機,勞動密集化程度將大大降低,而生產能力則會提升,屆時成本將會再一次降低。”

  管控產業鏈中成本上漲的壓力并非自己不漲價。國際企業的采購對象也非魯泰紡織一家,棉價上漲、工人工資上漲會讓精明的國際采購者將目光鎖定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這樣的結果是魯泰紡織及整個中國的紡織行業都將面臨新的洗牌。

  魯泰紡織一直在棉花種植方面煞費苦心,但是僅僅靠管控上游原材料領域,依然不能完全化解風險。“只有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才能更有效地防范風險。”朱令文說。

  魯泰紡織的產品以出口為主,而中國一直是紡織品出口大國,但是在國際貿易領域,紡織行業的話語權一直不高。“這種局面是很多紡織企業自己造成的。”一位從事輕工業品進出口工作的官員說。

  魯泰紡織從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在進行規模擴張,從小小的棉紡廠到覆蓋了紡織的全產業鏈。但是自2005年以后,他們就進行了戰略轉型,進一步擴大技術創新,創建自己的品牌,同時向國內市場轉移。

  襯衫褶皺常常困擾著商務人士,特別是出差在外,更沒機會熨燙。因此在技術創新方面,魯泰紡織認為衣服的“后整理”這一步大有文章可做。于是,魯泰紡織和一些科研院校進行合作,進行技術開發與改進。“從國家的產業政策來講,也是支持印染技術和后整理技術的。”朱令文說。

  同所有企業一樣,進行研發創新的最大風險在于創新失敗所付出的成本。每年魯泰紡織都要拿出利潤的3%用于研發,幾乎所有的研發創意都來自于需求。
  在成衣制作方面,魯泰紡織一直致力于高檔正裝襯衫的設計與制作,研發人員認為免燙襯衫一定有市場。

  在魯泰紡織的諸多生產環節中,制衣環節占用的人員是最多的。紡紗車間,一名工人平均可以看3~4條生產線,但是一件成衣襯衫的縫制,有著十幾道工序。“現在無縫襯衫因為個別原因還沒有規模化生產,但是一旦規模化生產,這將是制衣領域的一場大革命。”朱令文說。

  事實上,無縫襯衫生產的核心技術在于設備生產,一旦形成流水作業模式,服裝企業就會拋棄縫紉機,勞動密集化程度將大大降低,而生產能力則會提升,屆時成本將會再一次降低。目前,在無縫制衣的研發方面,魯泰紡織遇到的主要問題還在設備和黏合劑方面。朱令文表示,一旦這項成果研發成功,縫紉工恐怕要轉崗轉型了。

  目前,已經有很多國際買家看中了魯泰紡織這一新技術帶來的新產品,所以即使價格上漲,國際采購商也是欣然接受。

  不僅如此,近些年魯泰紡織一直在轉型,在兼顧出口的同時加大開發國內市場,在傳統渠道領域加大推廣“魯泰格蕾芬”這一高檔正裝襯衫品牌;而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則大力推廣其中、低檔休閑襯衫。董事會的高管已經深刻意識到,單純靠出口,魯泰的風險會越來越大,而擴大內需現在正是機會。

  4 金融手段抗擊匯率波動風險
  “一是靈活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和結算方式;二是主動調整本、外幣負債結構,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三是加大原材料進口力度,減少匯兌損失。”

  出口企業最大的風險莫過于匯率變化,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讓出口企業的利潤縮水了很多。盡可能地降低匯率風險給企業造成損失是魯泰紡織財務人員的重要考核指標。近年來,他們一直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風險,運用遠期外匯買賣來鎖定匯率。

  比如從2003年起,魯泰紡織在外資銀行取得了低利率美元貸款,并按8.27的匯率兌成了人民幣,現在這筆貸款仍在還款中,卻可以按6.85左右的匯率還款,有效抗擊了人民幣升值的風險。魯泰紡織的產品在出口,而他們利用人民幣升值的機遇,加大了進口紡織機的采購力度,擴大原材料進口比例,部分抵消了出口收匯產生的匯率損失。

  有專家指出,魯泰紡織在應對人民幣快速升值的經驗有三點:一是靈活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和結算方式;二是主動調整本、外幣負債結構,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三是加大原材料進口力度,減少匯兌損失。而這些成就也讓魯泰紡織成了高幣值下企業生存樣本的典范。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