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0年中國汽車業十大新聞

時間:2011-01-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評選出2010年中國汽車業十大新聞。這些新聞事件,雖然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產生的深遠影響,卻將在今后若干年甚至數十年內決定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走勢。

      盡管跌宕起伏,但剛剛過去的2010年勢必成為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最值得銘記的年份之一。這一年,在2009年已經躍居全球第一的基礎上,中國汽車市場繼續狂飆突進,并最終順利突破1800萬輛;這一年,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終于在全球并購上邁出堅實的一步;這一年,中國汽車政策以鼓勵開始,以限制結束,北京宣布的搖號措施,讓年底車市猶如一出鬧劇……

      在廣大讀者朋友的積極參與下,經過中國青年報汽車周刊和中青在線汽車頻道的聯合調查,我們評選出2010年中國汽車業十大新聞。這些新聞事件,雖然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產生的深遠影響,卻將在今后若干年甚至數十年內決定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走勢。

      汽車產銷突破1800萬輛

      再偉大的預言家,在2008年年底也不敢想象,短短兩年的時間,中國汽車產銷量能再次翻番,并打破美國創下的年度最高銷售紀錄。盡管最終數據還未出爐,但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突破1800萬輛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只可惜,汽車業還沒來得及為高企的產銷數據歡呼,相應的調整和限制就已經不期而遇。因汽車快速發展而引發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等,已經反過來制約汽車業的發展。特別是北京為治理擁堵而采取的搖號限牌措施,就像一塊大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水里,引起了層層漣漪。

      事實上,過于快速的增長同樣不利于汽車業的發展,這已經是大家的共識。在邁過了1800萬輛大關的時候,我們更關注的是,汽車大國應如何更好地向汽車強國轉型?中國汽車的品質和競爭力應如何進一步提升?

      吉利收購沃爾沃

      從2010年年初開始,任何與“吉利收購沃爾沃”有關的新聞都能引起巨大的關注。無論是最初的簽訂意向書,還是真正完成交割,還是工廠選址,抑或李書福有關沃爾沃的只言片語,都能立刻成為大新聞。

      因為吉利收購沃爾沃,中國人終于首次擁有了一個國際豪華汽車品牌;也因為吉利收購沃爾沃,自主品牌汽車終于增添了戰略轉型和向高端發力的底氣。然而,無論是“蛇吞象”,還是“窮小子娶了大明星”,吉利和李書福都應該時刻謹記:不要被一時的幸福沖昏頭腦。與結婚相比,如何白頭偕老,才是一個永恒的大課題。

      豐田深陷“召回門”

      剛剛過去的2010年,可以說是豐田的“本命年”。從2010年年初開始,豐田因“油門踏板事件”在美國遭遇調查,并引發大規模的召回。“蝴蝶效應”讓豐田的信任危機很快由美國波及全球,當然也包括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3月1日,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本意是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沒想到,發布會之后,一場更大規模的討伐活動才剛剛拉開序幕。這一次,不僅有產品的質量問題,還有豐田對中美消費者的不公平問題,并上升到更深層次的民族矛盾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0年前9個月日系車的市場份額首次下跌兩成,從領先德系車多達13.5%下降到5%,大有被追平的趨勢。

      電動車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自從“彎道超車”理論被提出后,有關新能源的話題總是能讓人血脈賁張。2010年以來,國家更是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并將純電動車列為“國家戰略”。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用于扶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

      在行政指令和巨額資金支持的作用下,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完全背離市場軌道,成為汽車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盡管到目前為止,國內新能源車領域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技術成果,但一哄而上的亂象,卻急需加以引導和規范。

      國內兼并重組高潮迭起

      從國家提出“四大四小”的發展格局后,兼并重組的浪潮就從未停息,2010年更是達到頂峰。無論是長安并購哈飛昌河、東風重組云汽,還是廣汽兼并吉奧、廣汽兼并長豐、北汽收購寶龍等,兼并重組成為大汽車集團進一步擴張產能和實力的主要手段。

      馬不停蹄的大肆擴張是長安在過去一年里留給外界最深的印象,爭奪中國汽車集團第一把交椅的野心顯露無遺。而對于廣汽來說,由于起步較晚,產品線還不夠豐富,兼并重組是擴充產品線最快的方法。從產銷數據看,2010年,上汽實現了300萬輛的產銷計劃,一汽、東風和長安也都已接近200萬輛的產銷規模。“四大四小”的目標已經完成,這些汽車集團也開始向下一個5年計劃挺進。

      汽車新合資風起云涌

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給汽車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包括通用、福特和歐寶等在內的汽車集團紛紛出售旗下品牌,而中國車企此時則像極了古代有錢的大戶,在勞力市場上兜轉,看哪位滿意,就想出錢買回來。只可惜,這些落寞的汽車“貴族”,似乎沒有那么好打發,他們不僅要看你有沒有錢,還要考核你夠不夠資質。

      走出去難,引進來就容易多了。在過去的一年里,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長安PSA和東風裕隆等新合資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雷諾、路虎、斯巴魯等還未在中國有合資公司的企業也摩拳擦掌。如果說第一次合資浪潮時,中國汽車業剛剛處于萌芽狀態,需要市場換技術。那么,現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新的合資公司是否也要與時俱進?如果還僅僅停留在車型引進方面,那相關政府部門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成立合資公司的必要性?

      汽車集團排隊上市

      無論是擴產,還是兼并重組、海外并購,都需要錢。上市,是募集資金的最好辦法。面對中國汽車的增長潛力,國內汽車集團開始試圖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自身做大做強的目標。2010年,廣汽集團率先上市,用資本的力量開始走上合資與兼并的道路,而一汽、北汽和奇瑞等企業也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人事調整,與時間賽跑,希望盡快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個政策在刺激車市發展的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隨著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之前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也付諸東流。如何既讓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又能鼓勵節能減排的小排量車的發展,是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和汽車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抑大揚小”,這個提了多年的汽車消費觀念,在新的2011年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