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誰”將成為低碳城市新“引擎”?

時間:2010-06-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自從“低碳”概念“落入”我們視野之后,要建立低碳城市,應該打破單一思考模式,形成系統的、可循環的平臺,而“泛能網”正符合我國未來低碳城市發展的這種需求。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活著而聚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目前,全球已有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后來居上的我國,2050年城市人口還可望從2008年末的45%達到甚至超過70%。

  為了展示本屆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各國均在低碳和宜居的環保理念下,展示了構建低碳城市的多種新能源理念與技術。

  而在世博國家館8層“低碳行動”展區“取之有道”環節里展示的泛能網,作為構建低碳城市的解決方案,一經亮相便引起不小的關注。

  記者了解到,這一解決方案的核心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能源創新。它是站在新的高度,應用人類智慧,將IT智能技術與各種能源技術相融合,在統一的管理平臺下,對多種能源形態的生產與應用進行高效管理。

  基于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綠色家園、美好生活將不再遙遠。

  加速構建低碳城市需要什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李秉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我們現在提出來的綠色交通也好,綠色建筑也好,都是發展低碳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都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規劃研究室主任李紅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認為,低碳城市的第一個要素就是低碳產業結構。

  但建立低碳產業結構需要什么?自從“低碳”概念“落入”我們視野之后,我們更多的是在做單一環節的低碳創新或從單一方向入手思考。要建立低碳城市,應該打破單一思考模式,形成系統的、可循環的平臺,而“泛能網”正符合我國未來低碳城市發展的這種需求。

  在泛能網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它是一個無所不在、遍及人類生活每個角落的網絡體系,是閉合的可循環系統,使能源的使用實現“可持續”,并應用于家庭、園區和城市。

  泛能網-決勝低碳經濟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召開意味著低碳經濟時代來臨,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新能源將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

  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美各國亦紛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經濟復蘇。美國力推清潔能源產業,奧巴馬政府提出,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研究,重點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歐盟委員會公布的2000億歐元“經濟恢復計劃”中提出,通過投資低碳經濟和環保技術,增強歐盟經濟長期競爭力。我國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也已醞釀多時。如今,世博會的契機更是加速了低碳經濟的發展。

  不過,綜合各國的能源問題不難發現,對能源問題的解決普遍集中在四個方面: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碳回收與應用,以及各種能源之間的互補與轉化。

  由此,所謂能源創新已經不應再單純基于某個點進行創新,能源創新的新高度是如何同時將四個方面在統一的平臺上來實現,泛能網作為智能管理平臺,則完美地解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好的技術或理念的亮相,都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同樣對泛能網使用的成本問題存有好奇。對此專家稱“建立智能新能源系統大概會增加企業5-8%成本,但這完全可通過能效提高來彌補,只要國家的政策有助于打破能源行業的壁壘,整個系統很快就能收回投資,此后就是享受新的用能形式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