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起初并不被看好。首先,我國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中國雖然有近萬家零部件企業,但真正達到規模要求的很少,總體層次較低,而且力量分散,無法形成較強開發能力。其次,根據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2009年3月份發布的預測數據,2009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率將大幅下降。因此,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汽車市場,外資零部件制造商加快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從2008年第四季度至今,包括GKN、博格華納、江森自控等全球知名零部件公司都在中國新建了獨資或合資工廠,競爭更加激烈。
但2009年對于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來說,應該算過了一個“暖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表示,我國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增速下滑,到2009年3月份開始逐漸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零部件行業也恢復了較快增長。
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發展的機遇大于挑戰,最關鍵的有利因素就是中國市場的高成長,只要實施正確的政策和對策,就一定能夠成長起一批優秀、強大的自主零部件企業。他分析認為,今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成就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首先,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銷售收入與利潤率表現良好;二是出口迅速增長,從2004年開始,我國零部件出口就大于進口了,目前我國零部件出口占全球總出口量的10%以上;第三,零部件企業創新活動踴躍,絕大部分企業都有創新活動,創新活動總費用60多億元,增長比較快;第四,關鍵零部件基本都實現了本土化生產,包括安全氣囊、ABS在內的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已基本實現國產。